真相和自白读后感整理(12)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关于胡适的母亲,学界研究的应该不多,但我曾在几年前认真读完一篇硕士论文——胡适的「娘什么」:一位被忽视的中国新文明孕育者,专门研究胡适那个同时扮演“慈母、严父”角色的母亲——冯顺弟,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典型也是典范的母亲形象,她对胡适的母爱,让胡适受益终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中一般儿子对母亲的敬重与感念。胡适说,他出门在外防身武器之一就是一个慈母的爱,为了母亲他需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为人子女,今日我们的所得,或好或坏,总是生活的经历叠加,而如果需要归功于谁,那么无论是传统文化的沉浸,还是事实的考量,我们都会自觉将这些好的品性归在父母的身上。我们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父亲的关爱,我们暂时的困境,都是自身不努力的结果。
读本书的另外一个惊喜是,发现了苏轼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耕田欲雨刈欲晴”,这似乎与女儿名字“雨晴”的第一层寓意非常契合。原本我仅仅知道我们越地传统是“晴耕雨读”,却忘了父母经常关心天气预报的细节,其实农家有时候需要下雨,有时候需要晴天,早些年我们家还种水稻,必然是想着耕田的时候下点雨,收割的时候是个大晴天。其实有一次,岳父曾经以他工作的经历,解释女儿的名字也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雨晴”,就是说今天下雨,明天是个大晴天,好消息呀。所以,从现实还是传统上讲,“雨晴”名字都寄托了我们的美好心愿和江南文化传承的意蕴。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2
最近读了《四十自述》这本书。胡适这个人还挺谦虚,或者说,比较谨慎。他27岁留美回国爆得大名,四十岁早已经享誉中外,但这本书只是平铺的叙述了少年、青年的过往。文笔很简单,点滴地填些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文章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也不奇怪,能从内心了解他本人也就够了。
读本书的另外一个惊喜是,发现了苏轼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耕田欲雨刈欲晴”,这似乎与女儿名字“雨晴”的第一层寓意非常契合。原本我仅仅知道我们越地传统是“晴耕雨读”,却忘了父母经常关心天气预报的细节,其实农家有时候需要下雨,有时候需要晴天,早些年我们家还种水稻,必然是想着耕田的时候下点雨,收割的时候是个大晴天。其实有一次,岳父曾经以他工作的经历,解释女儿的名字也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雨晴”,就是说今天下雨,明天是个大晴天,好消息呀。所以,从现实还是传统上讲,“雨晴”名字都寄托了我们的美好心愿和江南文化传承的意蕴。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2
最近读了《四十自述》这本书。胡适这个人还挺谦虚,或者说,比较谨慎。他27岁留美回国爆得大名,四十岁早已经享誉中外,但这本书只是平铺的叙述了少年、青年的过往。文笔很简单,点滴地填些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文章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也不奇怪,能从内心了解他本人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