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辛欣读后感汇聚(2)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ch特色的有限影响
网络从1995年被正式定义至今已经有9年。按照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来说时间也不算短。自从他开始的那一刻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传统媒介发出了警告。就和电波被运用马克斯先生的预言一样的失效了,目前为止全世界的传统媒介依然没有消失,甚至发展的还很正常。这里面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就中国的特殊环境来分析网络传播在中国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网络在中国落地是在1994年4月,到1997年底中国因特网用户超过60万,比上一年增长了600%。200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了7950万,居世界第二位。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数据惊人,但是背后却有着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仅有6.1%,低于互联网普及阶段的10%,比9.72%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的大背景,可见中国的网络发展的也不见得有多迅猛。再来对比下我国的传统媒介。目前,我国约有近2000种公开发行的报纸,4000多家电台、电视台,8000多种期刊杂志和两家通讯社。显而易见目前为止在中国传统媒介还是占领着绝对的优势。以中国最发达的上海为例:2002年就"网民"获知重要新闻("东方网"开通)的渠道,作了调查,发现:
80%的"网民"知道这一新生事物;而其中,三大传统媒介作为第一渠道的比例合计达76.5%,与此相对,网络仅占12.9%。从个人主业的情况看,93.4%的"网民"没有个人主页,拥有者仅为6.6%,但"经常使用"者不到2%;从电子邮件的情况看,虽然有超过八成(80.3%)的人使用,但"经常使用"者仅为34.4%,"使用频率一般"者(26.2%)与"很少使用"者(19.7%)合计达45.9%;多数"网民"对一些网络术语还不甚了解。例如,对于"烘培鸡"(homepage)和"见光死"(比喻"网恋"双方第一次相见即大失所望、中断来往)的含义,回答正确者分别只占21.9%和31。2%;但对于"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小说名)、"爱虫"(一种电脑病毒)的正确回答率,则上升为52.5%和73.8%。需要指出,后两个词语恰好是大众媒介较多提及的,这应该不是巧合,再一次证明了传统媒介的威力依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