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大学读后感400总汇(48)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至于译文的准确和忠诚,注解的精妙和深广自不必说。众所周知,作为儒学经典,《大学》主要内容是 “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纲领,以及实现三纲领的八个条目或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则主要集中在讲“中和(中庸)之诚”,通过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三达德(智仁勇)以及九经(治理天下的九个基本方面)的叙述,统一明和诚、融合尊德性与道问学而彰显天地之文。两书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表述,可以说对我们高尚人格的养成和深厚底蕴的建构提供借鉴和滋养。
傅先生告诉我们:《大学》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样说?而《中庸》是修养德行的指导和方向,是让我们知道这样说是为了什么? 也就是说《大学》是为培养贵族子弟的从政素养而这样说。《中庸》这样说是为了实现《论语》中的“中庸至德”和《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大学》一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一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果我们把这三个说法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首先孔子为个人修养德行指出了必须到哪里去,也就是确定了“中庸至德”这个最高目标。其次《大学》为即将从政的贵族子弟指出了必须做什么,以实现“中庸至德”。他们必须彰显高明的德行,必须亲近爱护百姓,必须永不停止地去追求“至善”。要做到这三条,又必须做这些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外《中庸》则在对“至德”和“至善”进行具体化的基础上,论述必须怎么做,才能实现“至德”和“至善”。所以,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傅先生为我们解读的两部作品的微言大义,那么我们的扎根之旅算是真正开始了吧。
说实话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最初接触《中庸》,感觉它有点乱,没有较强的逻辑性。阅读本书,越来越发现了《中庸》的美。它既像一篇抒情散文,又似观点鲜明的论述文。第二十九章中“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不是酣畅淋漓的抒写君子的追求和情怀吗?《中庸》表达观点从不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而是斩钉截铁、明确利落。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观点可谓至清至明。另外有人说《中庸》还有一些悬疑小说的引人入胜。比如第一章讲了“中”和“和”,却没有讲“庸”。也许“庸”就是留在“中”与“和”之间的一个悬念。如果不能真正深深扎根下去,这些玄妙可谓深奥。
傅先生告诉我们:《大学》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样说?而《中庸》是修养德行的指导和方向,是让我们知道这样说是为了什么? 也就是说《大学》是为培养贵族子弟的从政素养而这样说。《中庸》这样说是为了实现《论语》中的“中庸至德”和《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大学》一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一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果我们把这三个说法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首先孔子为个人修养德行指出了必须到哪里去,也就是确定了“中庸至德”这个最高目标。其次《大学》为即将从政的贵族子弟指出了必须做什么,以实现“中庸至德”。他们必须彰显高明的德行,必须亲近爱护百姓,必须永不停止地去追求“至善”。要做到这三条,又必须做这些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外《中庸》则在对“至德”和“至善”进行具体化的基础上,论述必须怎么做,才能实现“至德”和“至善”。所以,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傅先生为我们解读的两部作品的微言大义,那么我们的扎根之旅算是真正开始了吧。
说实话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最初接触《中庸》,感觉它有点乱,没有较强的逻辑性。阅读本书,越来越发现了《中庸》的美。它既像一篇抒情散文,又似观点鲜明的论述文。第二十九章中“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不是酣畅淋漓的抒写君子的追求和情怀吗?《中庸》表达观点从不模棱两可、含含糊糊,而是斩钉截铁、明确利落。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观点可谓至清至明。另外有人说《中庸》还有一些悬疑小说的引人入胜。比如第一章讲了“中”和“和”,却没有讲“庸”。也许“庸”就是留在“中”与“和”之间的一个悬念。如果不能真正深深扎根下去,这些玄妙可谓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