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教手册读后感汇总(118)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在我们身边,可能也出现过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当班上出现什么问题或过错的时候,集体舆论一定会指向那个问题学生,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大家都不要理他!”。但是这显然是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而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不对!再这样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可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例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我们一直认为是品行问题,但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而是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因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教育的悲剧。
反思我们的工作: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
所以,我认为“爱与责任”是并存的。因为“师爱”是师德之必备,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能因此迷信“师爱”。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则不然,是把“爱”当成棍子用,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嘴里说的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这样师爱并不能完全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假设多种可能性性的思考习惯。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例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我们一直认为是品行问题,但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而是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因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教育的悲剧。
反思我们的工作: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
所以,我认为“爱与责任”是并存的。因为“师爱”是师德之必备,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能因此迷信“师爱”。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则不然,是把“爱”当成棍子用,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嘴里说的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这样师爱并不能完全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假设多种可能性性的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