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大作业读后感汇集(12)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写一则读后感受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从公元 1405 年至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其光辉历史世界瞩目。郑和舟师由南京太仓出发,后到达福建长乐伺风开洋。为何郑和选择长乐做为为伺风开洋起点?他在长乐留下了多少史迹?对长乐的经济文化等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对此做简述。
一、选择太平港做为伺风开洋的良港
太平港原名马江(今长乐市境内),因郑和舟师驻泊于此,遂改名太平港。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背负首石……前有巍峨雄伟浮峰山作为屏障。”此外港口水面广阔,可同时停泊数百艘船只,是天然避风港。但中国的良港众多,为何郑和偏偏钟情于长乐呢?
(一)自太平港出发航线便利。明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记载了 20 页郑和航海图、109 针路航线和 4 幅过洋牵星图,并包含了 500 个地名。从郑和航海图中可了解到自南京太仓到太平港的航线有 27 条;自长乐五虎门到亚非国家的航线有 29 条;自海外各国返回太平港五虎门航线有 31 条;自五虎门返回太仓的有22 条,合计 109 条,由此可见航路的通畅。郑和舟师由长乐太平港开洋,途经占城、暹罗、满剌加,最后到达印度,是前三次出洋的基本路线图。其中占城是第一个到达的国家,跟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记载“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到占城国”,从太平港出发 10 天就到越南(占城即今越南),可见由太平港出发到亚非国家之出航便利。
(二)太平港具指挥优势。明洪武元年,福州府辖连江、长乐、古田等 13 个县,在这 13 个福州府管辖的县中,长乐距福州只有三四十公里,《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通福州大桥一潮可至”。同时长乐经济文化繁荣,物产丰富,人员的调遣,物资的调拨都显得十分便利,易于号令,统筹,占据指挥优势。
(三)福建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明初造船业十分发达,福建一直是中国的海船制造中心,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它是生产防倭船只的专业厂,所造的“大福船”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能容百人,底尖上阔……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郑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大部分就是“福船”,福州发达的造船业为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提供了多方面的物质支持。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从公元 1405 年至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其光辉历史世界瞩目。郑和舟师由南京太仓出发,后到达福建长乐伺风开洋。为何郑和选择长乐做为为伺风开洋起点?他在长乐留下了多少史迹?对长乐的经济文化等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对此做简述。
一、选择太平港做为伺风开洋的良港
太平港原名马江(今长乐市境内),因郑和舟师驻泊于此,遂改名太平港。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背负首石……前有巍峨雄伟浮峰山作为屏障。”此外港口水面广阔,可同时停泊数百艘船只,是天然避风港。但中国的良港众多,为何郑和偏偏钟情于长乐呢?
(一)自太平港出发航线便利。明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记载了 20 页郑和航海图、109 针路航线和 4 幅过洋牵星图,并包含了 500 个地名。从郑和航海图中可了解到自南京太仓到太平港的航线有 27 条;自长乐五虎门到亚非国家的航线有 29 条;自海外各国返回太平港五虎门航线有 31 条;自五虎门返回太仓的有22 条,合计 109 条,由此可见航路的通畅。郑和舟师由长乐太平港开洋,途经占城、暹罗、满剌加,最后到达印度,是前三次出洋的基本路线图。其中占城是第一个到达的国家,跟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记载“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到占城国”,从太平港出发 10 天就到越南(占城即今越南),可见由太平港出发到亚非国家之出航便利。
(二)太平港具指挥优势。明洪武元年,福州府辖连江、长乐、古田等 13 个县,在这 13 个福州府管辖的县中,长乐距福州只有三四十公里,《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通福州大桥一潮可至”。同时长乐经济文化繁荣,物产丰富,人员的调遣,物资的调拨都显得十分便利,易于号令,统筹,占据指挥优势。
(三)福建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明初造船业十分发达,福建一直是中国的海船制造中心,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它是生产防倭船只的专业厂,所造的“大福船”据《明史食货志》记载“能容百人,底尖上阔……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郑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大部分就是“福船”,福州发达的造船业为郑和、王景弘下西洋提供了多方面的物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