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散文读后感汇合(6)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汪曾祺为什么反复强调应该好好写一写金岳霖以及其他西南联大的教授?“我”所知甚少,可“我”还是写了,亦希望熟知的人可以好好写一写。事实上,即便是熟知金岳霖的人,也没有好好地为他写一写。王浩,为金岳霖得意门生之一,而他也只写了一篇论金岳霖学问的文章(题为《金岳霖先生的道路》)。汪曾祺更想熟知的人写写金岳霖的为人,而不仅仅是学问。为此,汪曾祺在行文中透出了叹惋之情。
在西南联大,金岳霖不仅是其中一位有趣的教授,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里,沈从文谈得最多的就是金岳霖,他不仅是一个代表,甚至是一个符号。西南联大,不仅是“精神圣地”,更被誉为“民主堡垒”,在这里活跃的教授,其事迹、其精神,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他们大都已离开人世,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却少有人写,汪曾祺叹惋其精神财富逐渐消亡,终将被遗忘,昔日的“精神圣地”“民主堡垒”也将轰然崩塌。汪曾祺内心深处之苦,是那么的苦涩、无助和孤独。
“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的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伤,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 这段评论,乃吕冀平给张中行《负暄琐话》的序言,本文引以评价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恰如其分。初读趣之文,幽默敷于表,苦涩存于心,汪曾祺的叙写带着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苦涩记忆。汪曾祺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金岳霖,还有那如《广陵散》般不可复制的西南联大教授的美好精神;汪曾祺期待的,是他们的精神不曾泯灭,亦不会消逝,警醒一代又一代的人。
二、言外之“味”
《金岳霖先生》不仅有三味,我们还读到了一个言外之 “味”――淡。缅怀性散文,千姿百态,汪曾祺笔下的,似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空灵、清淡而意蕴深厚,这种“淡”,与三味相辅相成,初尝为“淡”,继而为 “趣”、为“真”、为“苦”,末又回归为“淡”,冲淡隽永。在有限的篇幅里,汪曾祺用个性的文字,完成对金岳霖一生的书写,与此同时,留白之“淡”,让人回味无穷。
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汪曾祺为什么反复强调应该好好写一写金岳霖以及其他西南联大的教授?“我”所知甚少,可“我”还是写了,亦希望熟知的人可以好好写一写。事实上,即便是熟知金岳霖的人,也没有好好地为他写一写。王浩,为金岳霖得意门生之一,而他也只写了一篇论金岳霖学问的文章(题为《金岳霖先生的道路》)。汪曾祺更想熟知的人写写金岳霖的为人,而不仅仅是学问。为此,汪曾祺在行文中透出了叹惋之情。
在西南联大,金岳霖不仅是其中一位有趣的教授,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教授。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里,沈从文谈得最多的就是金岳霖,他不仅是一个代表,甚至是一个符号。西南联大,不仅是“精神圣地”,更被誉为“民主堡垒”,在这里活跃的教授,其事迹、其精神,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他们大都已离开人世,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却少有人写,汪曾祺叹惋其精神财富逐渐消亡,终将被遗忘,昔日的“精神圣地”“民主堡垒”也将轰然崩塌。汪曾祺内心深处之苦,是那么的苦涩、无助和孤独。
“作者对他所谈的人和事倾注了那么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却又是那样的冲淡隽永。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这苦味大概是对那些已成‘广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伤,也是对未来的人、未来的事虔诚而殷切的期待。” 这段评论,乃吕冀平给张中行《负暄琐话》的序言,本文引以评价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恰如其分。初读趣之文,幽默敷于表,苦涩存于心,汪曾祺的叙写带着一代人对一个时代的苦涩记忆。汪曾祺缅怀的,不仅是逝去的金岳霖,还有那如《广陵散》般不可复制的西南联大教授的美好精神;汪曾祺期待的,是他们的精神不曾泯灭,亦不会消逝,警醒一代又一代的人。
二、言外之“味”
《金岳霖先生》不仅有三味,我们还读到了一个言外之 “味”――淡。缅怀性散文,千姿百态,汪曾祺笔下的,似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空灵、清淡而意蕴深厚,这种“淡”,与三味相辅相成,初尝为“淡”,继而为 “趣”、为“真”、为“苦”,末又回归为“淡”,冲淡隽永。在有限的篇幅里,汪曾祺用个性的文字,完成对金岳霖一生的书写,与此同时,留白之“淡”,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