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女席慕容读后感汇合(26)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树还是乡愁的代名词。席慕蓉是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人,1943年生于四川,后随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祖上是蒙古贵族。这位流落他乡的蒙古公主无法摆脱对故土的向往,于是在有“树”的诗句里也同样凝聚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离别后/乡愁是一株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世界上哪有一棵树没有年轮呢?年轮代表树的年纪,是一个具象,作者用具象来代替抽象的乡愁:没有年轮的乡愁,生来便有,并且它总不会有终了的那一天,缠缠绕绕,在诗人的心中永不停息,十分巧妙、新颖。
人
席慕蓉的诗也用一些特殊的人物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描绘某种生命状态。由于深受古典文学滋养,席慕蓉选用的一系列人物意象都极具传统审美色彩。这些意象熨帖、传神,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感受。
“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戏子》)。戏子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是流浪、寄人篱下的代名词,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诗人无限感慨地将自己复杂的情绪寄寓于“戏子”的意象之中:“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戏子》)。这情绪是指向爱情?还是对草原故土的向往?或二者兼有?读者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戏子”这个巧妙而新颖的意象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日复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热的/青春”(《绣花女》)。这里,她以绣花女自喻,开门见山地表述自己的宿命观,“冰冷的针”一针见血地指向那无法改变的命运。唐朝秦韬玉也有用类似的人物意象创作的诗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以待字闺中、有女红之巧的贫女自喻,抒发一介寒士怀才不遇的哀怨和不平。相对于秦韬玉对人生境遇的不满情绪,席慕蓉的宿命观并非一味悲观。她对命运的态度是心甘情愿、安分守己、随遇而安,虽是被动接受,但总要日复以夜地绣“炽热的青春”。
人
席慕蓉的诗也用一些特殊的人物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描绘某种生命状态。由于深受古典文学滋养,席慕蓉选用的一系列人物意象都极具传统审美色彩。这些意象熨帖、传神,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感受。
“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戏子》)。戏子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是流浪、寄人篱下的代名词,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诗人无限感慨地将自己复杂的情绪寄寓于“戏子”的意象之中:“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戏子》)。这情绪是指向爱情?还是对草原故土的向往?或二者兼有?读者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戏子”这个巧妙而新颖的意象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日复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热的/青春”(《绣花女》)。这里,她以绣花女自喻,开门见山地表述自己的宿命观,“冰冷的针”一针见血地指向那无法改变的命运。唐朝秦韬玉也有用类似的人物意象创作的诗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以待字闺中、有女红之巧的贫女自喻,抒发一介寒士怀才不遇的哀怨和不平。相对于秦韬玉对人生境遇的不满情绪,席慕蓉的宿命观并非一味悲观。她对命运的态度是心甘情愿、安分守己、随遇而安,虽是被动接受,但总要日复以夜地绣“炽热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