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摩诘之诗的读后感合计(4)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所述两者虽在“空静”的表现上侧重不一样,但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景”因“情”而遇,“情”因“景”而生。无景之情,寡味而失却美感,无情之景,板滞而失却意味,因此二者虽可区分却不可分割,情景交融,相互渗透,也正是这样王维诗歌中的“空静”才显得圆融纯粹。
而从诗的发展来看,王维诗中自然恬淡、静远寂寞的诗境却是上承陶渊明而来,但又有区别。陶渊明说“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王维则感“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陶渊明言“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王维则笑叹“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陶渊明“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王维则“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然而,在寂寞这一观点的叙述上,两人却存在着差别。陶渊明寂寞时,看到的是“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叹咏的是“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日落冷月,气象虽阔,情景却不免凄冷。而王维寂寞时,清唱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即使是“独自”一人,琴空响,无知音,然而密林之中,仍然有明月来和。两首诗中都有月,陶渊明的月是“素月”,清高遥远,幽冷凄清,举杯邀酌,却只能形影相吊。
而王维诗中的月却是“明月”,究竟此月“明”到何种程度,王维诗中并没有进行描述,但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此月绝不会让人觉得凄冷,诗人清啸感怀之间,明月应声而来,多少是带着暖意的。 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那月有何不同,我之心境不同矣。
而他们的差别一方面也许在于时代的不同,唐朝的平和安定与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差异之大,世人的心理状态自然不会相同,唐朝人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有意无意间决定了唐诗的基本基调。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自身性格原因和接受思想的差异了,陶渊明的思想在于儒道之间,而王维的思想则在于儒释之间,也许正是佛家的“寂灭”观使得王维能安于寂寞、甘于寂寞,能于寂寞中察觉出自然外物之美,营造出“空静”的意境,而在我看来“寂寞”对于陶潜更多的是着意堪破而并非自然接受吧。
而从诗的发展来看,王维诗中自然恬淡、静远寂寞的诗境却是上承陶渊明而来,但又有区别。陶渊明说“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王维则感“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陶渊明言“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王维则笑叹“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陶渊明“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王维则“依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然而,在寂寞这一观点的叙述上,两人却存在着差别。陶渊明寂寞时,看到的是“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叹咏的是“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日落冷月,气象虽阔,情景却不免凄冷。而王维寂寞时,清唱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即使是“独自”一人,琴空响,无知音,然而密林之中,仍然有明月来和。两首诗中都有月,陶渊明的月是“素月”,清高遥远,幽冷凄清,举杯邀酌,却只能形影相吊。
而王维诗中的月却是“明月”,究竟此月“明”到何种程度,王维诗中并没有进行描述,但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此月绝不会让人觉得凄冷,诗人清啸感怀之间,明月应声而来,多少是带着暖意的。 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那月有何不同,我之心境不同矣。
而他们的差别一方面也许在于时代的不同,唐朝的平和安定与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差异之大,世人的心理状态自然不会相同,唐朝人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有意无意间决定了唐诗的基本基调。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自身性格原因和接受思想的差异了,陶渊明的思想在于儒道之间,而王维的思想则在于儒释之间,也许正是佛家的“寂灭”观使得王维能安于寂寞、甘于寂寞,能于寂寞中察觉出自然外物之美,营造出“空静”的意境,而在我看来“寂寞”对于陶潜更多的是着意堪破而并非自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