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错觉与艺术读后感选录(4)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比如南宋诗人姜夔在《扬州慢》中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写了作者的冷暖知觉,就是由于心理原因而形成的错觉。月亮本来对地球上的人类没有冷暖的影响,但作者面对战后荒凉萧条的扬州城,联想到当年的繁华喧闹,不禁感到那天边的月亮也带着萧瑟的凄冷。这“冷”,蕴含着眼前景的冷落,蕴含着环境氛围的凄凉死寂,蕴含着心中情的伤感,蕴含着繁华不再的哀叹。邵大箴在《立体主义语言与阿尔希平柯——西方现代雕塑史话之六》中说:“我们不能把艺术家的手脚束缚在客观事物外形的复制上。艺术家从客观世界汲取的是灵感。灵感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对活动着的客体的认识和把握,也包括艺术家主体的思考,这里包含了梦境、幻觉、错觉和哲学思考。形的扭曲、变异、简化以至抽象,常常是为了表达精神世界所采用的手段。”当然,我们应当注意,在表现精神世界时,也会藏而不露的表现出物质世界。
这样的错觉有时就是一种通感,翟应增在《修辞话语建构中的感觉和知觉因素》中说“在修辞话语建构的过程中,通感(联觉或移觉)的 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修辞话语建构并 不是对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简单复写,由于情感的 参与,想象联想的作用,主体审美心态的观照,修 辞话语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的结果。感 觉和知觉总是具体而感性的——这一点与美感的 形象直接性一致;并且,当主体用语词去描摹人的 感觉、知觉的细微变化时,主体使用语词,以变异 错位的方式对人类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 进行变形重构,事物超越其常态属性,修辞主体把 不同的感觉、知觉经验在语词层面重组,从而给我 们以新异奇特的审美享受。主体在求新、求异、求 变、求奇中完成对话语的建构,从而使话语变成 ‘有意味的言语形式’”。
总之,心灵感知世界,世界会变异;正因为变异,才更深刻的表现了心灵。在艺术错觉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神似形不似、合情不合理、违背逻辑吻合内心世界等等现象。而这正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心灵的感知是虚,有时又会虚中有实,从侧面表现出外在的.客观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