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心理学读后感总汇(16)
2022-08-16 来源:百合文库
不过,在这本《心理学的故事》里你想要找到像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样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恐怕有些困难。“心理学的源流与故事讲述的极致融合”这样的标语介绍并不十分妥当,作为一名中国资深的心理学研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李汉松教授写的科普专著,严谨有余,趣味性却并不丰满,因此若你本身就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完全一窍不通,那么这本书可能并不太适合你。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心理学流派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相应理念、所做过得到相应实验,虽然也配上了图片,使之图文并茂,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怀着一颗猎奇心态,那么坚持看完几乎不可能。整本书的内容更像是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心理学历史讲义”,以一种学术的眼光,精确到心理学这个大的话题中,每一个时期的细枝末节,让人不由地想到了一本正经的大学课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耐着性子,来阅读这本厚厚的心理学历史讲义呢?
出于自身专业的原因,学过半年的教育心理学,这里可以说一说读心理学专著的心得。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目录,从古代欧洲的灵魂官能心理学到当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新思潮的诞生,其间的起起落落、不断创新启示的过程几乎让人望洋兴叹,但好在整本书的逻辑系统很严密,按照时间顺序排下来,基本上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以内就把握住大方向,心理学的整个历史脉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理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从主干向脉络的分支进发的过程。虽然零碎,但好在全书的排版印刷很有秩序,在需要加关注的地方,都有特别的符号来区分,代表人物和相应的理念也用小标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并加以详细说明,更让人感到贴心的是,在每个部分的结束,李汉松教授都进行了系统的小结,如同在课末的最后几分钟里,老师在PPT上留下的归纳总结,当然这在不远的未来,也会成为考试的重点。
而正是其专业性,也就使这本书更倾向于真正想要弄明白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这类人。在不断要求简化书本内容、过于注重内容趣味性的现在,换一换口味,不带有任何感情因素,也没有所谓博人一笑的“八卦”,完全用一种正规科学的眼光,客观审视一门学科的过去,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回归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耐着性子,来阅读这本厚厚的心理学历史讲义呢?
出于自身专业的原因,学过半年的教育心理学,这里可以说一说读心理学专著的心得。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目录,从古代欧洲的灵魂官能心理学到当代西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新思潮的诞生,其间的起起落落、不断创新启示的过程几乎让人望洋兴叹,但好在整本书的逻辑系统很严密,按照时间顺序排下来,基本上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以内就把握住大方向,心理学的整个历史脉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理清楚了。
接下来就是从主干向脉络的分支进发的过程。虽然零碎,但好在全书的排版印刷很有秩序,在需要加关注的地方,都有特别的符号来区分,代表人物和相应的理念也用小标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并加以详细说明,更让人感到贴心的是,在每个部分的结束,李汉松教授都进行了系统的小结,如同在课末的最后几分钟里,老师在PPT上留下的归纳总结,当然这在不远的未来,也会成为考试的重点。
而正是其专业性,也就使这本书更倾向于真正想要弄明白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这类人。在不断要求简化书本内容、过于注重内容趣味性的现在,换一换口味,不带有任何感情因素,也没有所谓博人一笑的“八卦”,完全用一种正规科学的眼光,客观审视一门学科的过去,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回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