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读本读后感集合(2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争议。早在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各有一众拥趸,彼此互不买账。即使到了如今,有了兼容并包的觉悟,却仍未有很好融合。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国学热”和“文化自信”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认识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大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兴趣,比如在非遗、诗词、民乐、昆曲等方面引导。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对于年轻父母,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4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刷奥数,而对于国学的启蒙,则不知道要晚多少。或因其无用,而浅尝辄止。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
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国与国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体现了祖先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思想要素。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历史的传承中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开拓创新。因此,“弘扬我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中国文化的新形态,是我们当代人的庄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