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兰传记读后感总汇(8)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报告会上,胡佩兰老人的大儿子、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郑州市建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医生唐利平,患者李晓燕,医药卫生报社记者张晓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平凡朴素的语言,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胡佩兰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使现场观众深受感动和教育。
胡佩兰同志时刻心系病人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大医情怀,震撼心灵,感人至深,沁人心脾,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鼓舞着在场的所有医疗行业从业人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振奋了我们的精神,是崇高的大医精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特别是胡佩兰前辈的那一句“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质朴却发至肺腑,这样一句平凡的话语诠释了一个医者的仁心,让人深深感动!这样一句话,一直深深缭绕在在场听众的耳边,不断鼓舞着我们这些新医生、新护士学习她那大医博爱、济世救人的精神,让我们在未来职业的道路有了前进的明灯,让我们有了新的志向:做千千万万个“胡佩兰”。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就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下面是仁医胡佩兰
仁医胡佩兰观后感【篇一】
2月16日,万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观看电影《仁医胡佩兰》首映式,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乡镇计生办主任和机关全体人员100余人观看了电影《仁医胡佩兰》。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胡佩兰同志时刻心系病人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大医情怀,震撼心灵,感人至深,沁人心脾,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鼓舞着在场的所有医疗行业从业人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振奋了我们的精神,是崇高的大医精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特别是胡佩兰前辈的那一句“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质朴却发至肺腑,这样一句平凡的话语诠释了一个医者的仁心,让人深深感动!这样一句话,一直深深缭绕在在场听众的耳边,不断鼓舞着我们这些新医生、新护士学习她那大医博爱、济世救人的精神,让我们在未来职业的道路有了前进的明灯,让我们有了新的志向:做千千万万个“胡佩兰”。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就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下面是仁医胡佩兰
仁医胡佩兰观后感【篇一】
2月16日,万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观看电影《仁医胡佩兰》首映式,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乡镇计生办主任和机关全体人员100余人观看了电影《仁医胡佩兰》。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