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概念读后感精选(6)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对于解决焦虑的方法,作者提到了哲学、艺术、宗教、政治、还有波西米亚style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就是将自己代入一个不需要用金钱或身份决定社会地位的领域,比如哲学中说“觉得我幸福的不是我的社会地位,而是我的判断,只有这些才是我自己的,别人无法从我身边拿走”;艺术家口中常常说的“艺术的批判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宗教体系中“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一句话已经抹掉了社会中所有的身份;政治中如政治手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因为目前的身份大部分都是政治进行创造的、当然也可以抹杀等等,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不符合上流社会关于身份的定义的观念,其实这群开拓者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或解药,我们无法否定也无法预测,只能等时间去给我们答案,这也就是大概很多艺术家在去世后,其作品的伟大才慢慢被世人发现的原因吧。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找到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2
解惑的一本书。几年前我就买到了纸质版本,磕磕巴巴看了个开头。几年之后疑惑依然存在,这本书重新读起来便也是合时宜的。阿兰德波顿是英国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文章介于哲学与散文之间,既讲究学术性(从他引经据典进行论证的模式可以看出)又不失幽默风趣,读起来不费劲。
这本书内容紧扣题目,似乎为了节省读者从文字中总结的精力,他将作品分为两大部分。
焦虑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解决部分——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在第一部分“焦虑起因”中,他提出人类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从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中,他提出在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种制度虽极端不公,但底层却也因此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
“一个人如果真的能找到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2
解惑的一本书。几年前我就买到了纸质版本,磕磕巴巴看了个开头。几年之后疑惑依然存在,这本书重新读起来便也是合时宜的。阿兰德波顿是英国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文章介于哲学与散文之间,既讲究学术性(从他引经据典进行论证的模式可以看出)又不失幽默风趣,读起来不费劲。
这本书内容紧扣题目,似乎为了节省读者从文字中总结的精力,他将作品分为两大部分。
焦虑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解决部分——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在第一部分“焦虑起因”中,他提出人类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从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中,他提出在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种制度虽极端不公,但底层却也因此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