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读后感总汇(1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文章的第二段开始说:“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缣素,是供写字画用的白而细的绢绸。蹑,是用脚踩。口实,即话柄。这几句是说文同对自己的画竹,开始并不很看重,人有请求,就答应为之作画。其后四面八方拿着绢绸请求作画的人脚踩着脚,越来越多,文同便厌烦了,把绢绸投掷在地,说是用来做袜子,表示极端轻视。文人官僚之间把他这件事当作谈话的资料。苏轼通过求画人的“足相蹑于其门”,写出文同画竹的为人们所喜爱和贵重,又通过文同把缣素“投诸地而骂”,写出文同的不肯自居于画匠,以画竹作世俗应酬,沽名钓誉。文同不肯轻易为人画竹,却同苏轼开玩笑,要人们去找苏轼画竹。苏轼是这样叙述的,“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佘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日,‘近语士大夫: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冬天,文同在洋州知州任满之后,回到北宋都城汴京。而这时苏轼正在彭城即徐州做知州。文同从汴京写信给徐州的苏轼,说他自己告诉当时的文人,官僚,他的墨竹一派画法,最近传到了彭城。文人、官僚要墨竹的画,可去请求苏轼。这样一来,做袜子的材料绢绸就集中到苏轼那里去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但由此却可以看出文同与苏轼之间关系的亲密,而且说明了苏轼对文同的精于画墨竹确实是“并得其法”的。苏轼略举文同信后附诗的两句,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鹅溪绢,是鹅溪出产的绢绸。鹅溪在四川盐亭县,那里出产的绢绸洁白、均匀、细致,很适宜于作画。扫取,是挥写而成的意思。寒梢,指经冬不凋的长长的竹枝。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同的墨竹画法:
竹子是一挥而就的,即“扫取”,画在短短的一段绢绸上,却具有直节云霄之势,所谓“万尺长”。苏轼也故意跟文同开玩笑,“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的冬天,文同在洋州知州任满之后,回到北宋都城汴京。而这时苏轼正在彭城即徐州做知州。文同从汴京写信给徐州的苏轼,说他自己告诉当时的文人,官僚,他的墨竹一派画法,最近传到了彭城。文人、官僚要墨竹的画,可去请求苏轼。这样一来,做袜子的材料绢绸就集中到苏轼那里去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但由此却可以看出文同与苏轼之间关系的亲密,而且说明了苏轼对文同的精于画墨竹确实是“并得其法”的。苏轼略举文同信后附诗的两句,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鹅溪绢,是鹅溪出产的绢绸。鹅溪在四川盐亭县,那里出产的绢绸洁白、均匀、细致,很适宜于作画。扫取,是挥写而成的意思。寒梢,指经冬不凋的长长的竹枝。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同的墨竹画法:
竹子是一挥而就的,即“扫取”,画在短短的一段绢绸上,却具有直节云霄之势,所谓“万尺长”。苏轼也故意跟文同开玩笑,“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