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读后感200字摘录(4)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四层的一排阳台,不一会儿老公一手举着输液瓶出现在视线中。我们开心地笑了,虽然我的眼角还带着泪。”这是余旻虹的.回忆。她的丈夫周宝桐是感染内科主治医师,在一线工作时感染SARS,被隔离。她第一次去给丈夫送东西,被告知只能由医护人员替她送进去。“我悲伤地在楼下小花园徘徊,坐在一条长椅上痛痛快快地无声地哭泣着,心中充满了委屈和辛酸。透过泪眼我的目光游移在朝向花园的阳台,突然心中有了一丝希望。我迅速擦干眼泪,给老公打电话:‘你的阳台是朝哪儿的,能出来吗?’‘你等会儿’”——这是非典时期的“楼台会”。
“每天,我们都给儿子打电话,每次电话都录了音,以备万一我们不幸中招,也算是给儿子留下一份念想。”10年前,万希润是一名副主任医师,39岁。按年龄是轮不到他上一线的,但他的妻子是护士长。“我决定,如果她被召去一线,我一定要跟她共赴危难”,因此,万大夫理了光头,把儿子送到青岛父母家里——这是非典时期的爱情。
金滢的丈夫李梦涛是内科医生,被派往SARS前线。送别时,金滢看到年轻的护士与护士长抱头痛哭,陡然意识到SARS病房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心中凄然:“这不会是我们之间的永别吧?”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才1岁,在姥姥、姥爷家,金滢主动申请去SARS病区工作。到了隔离驻地,她意外地发现,院领导非常体贴地为她和丈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这是非典时期的“革命夫妻”。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母亲住院。她骨折,非常严重的骨折,进了3次手术室,期间我非常焦虑以至几乎每天都惴惴不安地去找医生。医生总是很忙,不是在手术室就是被病人以及我这样的患者家属包围着。我母亲差不多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我差不多天天要去找医生。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应该感到幸运。我问为什么,她说,幸亏不是在10年前——她说的是非典时期。那个时候,北京人是最不受欢迎的。那时候谁家如果有人住院,即使是骨折,亲戚朋友也会躲得远远的。甚至打车去医院,出租车司机都拒载。我问有这么严重吗?她说你看你都忘记了。
“每天,我们都给儿子打电话,每次电话都录了音,以备万一我们不幸中招,也算是给儿子留下一份念想。”10年前,万希润是一名副主任医师,39岁。按年龄是轮不到他上一线的,但他的妻子是护士长。“我决定,如果她被召去一线,我一定要跟她共赴危难”,因此,万大夫理了光头,把儿子送到青岛父母家里——这是非典时期的爱情。
金滢的丈夫李梦涛是内科医生,被派往SARS前线。送别时,金滢看到年轻的护士与护士长抱头痛哭,陡然意识到SARS病房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心中凄然:“这不会是我们之间的永别吧?”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才1岁,在姥姥、姥爷家,金滢主动申请去SARS病区工作。到了隔离驻地,她意外地发现,院领导非常体贴地为她和丈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这是非典时期的“革命夫妻”。
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我母亲住院。她骨折,非常严重的骨折,进了3次手术室,期间我非常焦虑以至几乎每天都惴惴不安地去找医生。医生总是很忙,不是在手术室就是被病人以及我这样的患者家属包围着。我母亲差不多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我差不多天天要去找医生。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应该感到幸运。我问为什么,她说,幸亏不是在10年前——她说的是非典时期。那个时候,北京人是最不受欢迎的。那时候谁家如果有人住院,即使是骨折,亲戚朋友也会躲得远远的。甚至打车去医院,出租车司机都拒载。我问有这么严重吗?她说你看你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