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含冤出逃读后感总汇(9)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伍子胥是有政治眼光的。他多次规劝吴王伐越,分析形势,指陈利害。虽遭伯嚭谗言诬害,但他的形象越显得光明磊落。伍子胥又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令我震撼:“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概,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
太史公对伍子胥的志节才敢表现出了极大的赞美与同情,当然,我认为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个人身世的无限感慨与悲愤。诚然,一个作者哪能写尽世上的所有人呢?写来写去,写的还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无论孤独还是野心,其实都是自己人生某个侧面的写照。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4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对吴王夫差的忠心耿耿,以死进谏。但,若是想要走近这个人物,那还得翻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细细地品读《伍子胥列传》,我对伍子胥有几点感受:
第一,伍子胥能忍辱负重。楚平王以伍奢(伍子胥的父亲)的生命作为威胁,想要杀害他们兄弟俩,而伍子胥不与弟弟一同赴死,“弃小义,而雪大耻”(太史公语),独自一人逃跑了,为后来的复仇做了准备。伍子胥列传
不仅如此,他在从楚国流亡至吴国期间,一路以乞食为生。曾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可是他片刻没有忘记自己与楚平王的杀父之仇。难怪太史公这样评价他:“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第三,伍子胥是一位有恩必报,有怨必还的人。他从楚国逃至吴国,遇到危难,一位渔夫救了他。尽管那时,他很穷困,但他依然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宝剑,送给了渔夫,以作答谢。伍子胥列传
几年后,他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有了权利和地位,回到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一恩一怨都得到了一一地报偿。
第四,伍子胥对于吴王的忠诚。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太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的意见与正直的伍子胥产生了分歧。虽经伍子胥屡次直谏,可是终于因为小人伯嚭的谗言,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尽管如此,他的忠心与正直,依然被人们所称道。
太史公对伍子胥的志节才敢表现出了极大的赞美与同情,当然,我认为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个人身世的无限感慨与悲愤。诚然,一个作者哪能写尽世上的所有人呢?写来写去,写的还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无论孤独还是野心,其实都是自己人生某个侧面的写照。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4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对吴王夫差的忠心耿耿,以死进谏。但,若是想要走近这个人物,那还得翻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细细地品读《伍子胥列传》,我对伍子胥有几点感受:
第一,伍子胥能忍辱负重。楚平王以伍奢(伍子胥的父亲)的生命作为威胁,想要杀害他们兄弟俩,而伍子胥不与弟弟一同赴死,“弃小义,而雪大耻”(太史公语),独自一人逃跑了,为后来的复仇做了准备。伍子胥列传
不仅如此,他在从楚国流亡至吴国期间,一路以乞食为生。曾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可是他片刻没有忘记自己与楚平王的杀父之仇。难怪太史公这样评价他:“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第三,伍子胥是一位有恩必报,有怨必还的人。他从楚国逃至吴国,遇到危难,一位渔夫救了他。尽管那时,他很穷困,但他依然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宝剑,送给了渔夫,以作答谢。伍子胥列传
几年后,他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有了权利和地位,回到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一恩一怨都得到了一一地报偿。
第四,伍子胥对于吴王的忠诚。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太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的意见与正直的伍子胥产生了分歧。虽经伍子胥屡次直谏,可是终于因为小人伯嚭的谗言,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尽管如此,他的忠心与正直,依然被人们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