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花的读后感汇合(8)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在中国,韩信显然是一个典范,一个能屈能伸的典范,用以后的功绩来洗刷了以前跨下之辱的典范。人们好似将韩信所受的耻辱看作他实现其目的的一个铺垫,一个陪衬,甚至是一个升华的动力。但“士可杀不可辱”。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精神准则,一个忍耐的底线。
作为汉朝开国功臣的韩信却甘心忍受了跨下奇辱。在当时的观念下,韩信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但他并没有跳起来反抗。一个人是否受到侮辱,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如何对待侮辱,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于是这便成为他终身的耻辱。他沉默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宽容和怜悯,而是为了功利,他向世俗低下了头。尊严是不可以用来和功利交换的,韩信的这种作法本身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无视。然而在今天韩信依然被当作正面形象而不断提及。像这样的偶像,被树立起来,必将会使那些奋发而起,激励反抗的灵魂哭泣。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独立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在夹缝中看历史,也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只要我们多思考,我们便会有不同的发现。
夹缝中的历史
初次拿到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的题目给深深吸引住了。为什么作者要从夹缝里看历史?专挑历史人物的刺呢?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这本书是对伟人缺点的评价,告诉人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在我看来,作者写这本书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正是那些夸长处而避短处的史书史鉴。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总会带入自己的主观感情,特意将自己喜欢的伟人刻画得如同仙人一般,而把自己所讨厌的、憎恶的人描写得一无是处、狡猾奸诈!
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剧情描写,罗贯中把曹操、周瑜一类人视为叛贼,就刻意去把他们描写成心胸狭窄的乱贼,而影响了读者对史实的了解。
而《夹缝中的历史》一书的性质与《名人传》倒有些许相似。它直截了断的向人们说明:历史中的伟大人物虽然是伟大的,但他们同样也有失落,有悲伤,有缺点,也有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夹缝中的历史》通过对每一段历史的叙述与截然不同的评论,让读者解开了心中对名人伟人的疑惑,并且让读者体会他们内心的痛与苦和面对痛苦时的坚持与执着。就拿书中的史料来分析:同样是生不如死的经历,司马迁选择的是重如泰山的任务——忍辱负重写完《史记》。而明思宗面对国家的沦陷,朝代的灭亡,紫禁城内血染残阳的惨状,毅然自缢而亡……我想,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真实地记录下伟人的长处与不足,让读者体会伟人的痛与苦。
作为汉朝开国功臣的韩信却甘心忍受了跨下奇辱。在当时的观念下,韩信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但他并没有跳起来反抗。一个人是否受到侮辱,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如何对待侮辱,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于是这便成为他终身的耻辱。他沉默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宽容和怜悯,而是为了功利,他向世俗低下了头。尊严是不可以用来和功利交换的,韩信的这种作法本身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无视。然而在今天韩信依然被当作正面形象而不断提及。像这样的偶像,被树立起来,必将会使那些奋发而起,激励反抗的灵魂哭泣。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独立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在夹缝中看历史,也许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只要我们多思考,我们便会有不同的发现。
夹缝中的历史
初次拿到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的题目给深深吸引住了。为什么作者要从夹缝里看历史?专挑历史人物的刺呢?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这本书是对伟人缺点的评价,告诉人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
在我看来,作者写这本书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正是那些夸长处而避短处的史书史鉴。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总会带入自己的主观感情,特意将自己喜欢的伟人刻画得如同仙人一般,而把自己所讨厌的、憎恶的人描写得一无是处、狡猾奸诈!
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剧情描写,罗贯中把曹操、周瑜一类人视为叛贼,就刻意去把他们描写成心胸狭窄的乱贼,而影响了读者对史实的了解。
而《夹缝中的历史》一书的性质与《名人传》倒有些许相似。它直截了断的向人们说明:历史中的伟大人物虽然是伟大的,但他们同样也有失落,有悲伤,有缺点,也有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夹缝中的历史》通过对每一段历史的叙述与截然不同的评论,让读者解开了心中对名人伟人的疑惑,并且让读者体会他们内心的痛与苦和面对痛苦时的坚持与执着。就拿书中的史料来分析:同样是生不如死的经历,司马迁选择的是重如泰山的任务——忍辱负重写完《史记》。而明思宗面对国家的沦陷,朝代的灭亡,紫禁城内血染残阳的惨状,毅然自缢而亡……我想,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真实地记录下伟人的长处与不足,让读者体会伟人的痛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