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中国新疆通史读后感整理(1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鲁迅先生早期在日本杂志上发表过这么一段话,“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险,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可这一回,洋人不但探了回楼兰的险,还偷了许多宝贝。
让我颇有感触的一点,是作者行文间的不甘和愤恨。高洪雷先生还特意在书中写了这么一小节,题为“中国不该愤怒吗?”
当然是该。这第一要愤怒的是国内。彼时国内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到令人可怕,直到1930年才有了第一部文物法规《古物保存法》。那在这之前呢?从1876年俄国人普尔热瓦斯基开始探索的那一刻起,整整54年,半个多世纪,又有多少座“博物馆”被运走了呢?无休止的`搜刮强盗行为背后,我们究竟丢了多少宝贝?这个数字恐怕难以想象。
这第二愤怒的当属“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们”,所谓“探险家们”一边探索自然一边偷摸着中国各地的情况,为日后各国侵华殖民打起了准备仗。再分享一组书中惊心动魄的数据:英美法俄日等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还不包括各国私人收藏。
中国当然该愤怒,也更该反思。从博物馆的分布数量来看,直至今日,中国都落后一大截。西方各个发达国家,平均10万人一座博物馆,更有甚者例如斯德哥尔摩和伦敦,达到1万人一座。而今天的中国,离300万人共享一座博物馆仍有距离。这怎么能担得起文明古国的称号呢?今天的中国对于文物考古研究与其总想着“新发现”,更应着眼于抢救性发掘上。书中的第二章提到这么一句话,“假若这些文物没有被西方大盗成块锯下成箱运走,而是静置到今日,其中又有多少能幸存下来?”换句话来问,即使宝贝不被拿走,我们能留得住吗?也该问问自己。
西域与当代中国
传统意义上中原和西域的渊源究竟可以追溯到多久以前?似乎很难探究得到。但真正联系起来,大概要从“倒霉的张骞”开始说起,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二度出关,一困就是十三年,甚至和胡人女子生下了孩子,到后来有了丝绸之路,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而后的楼兰太子之变,改名鄯善…当我们提及书中谈到的这些,不禁问问自己,楼兰离我们有多远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