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读后感1200字选录(8)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读完《秋声赋》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一句。这句是作者年逾五旬对人生沧桑的感慨。人的忧伤困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而不是秋天到了,人自然而然的悲伤。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人的心境差异造成了景物的情感差异,因人被外物所制,在秋天看的的都是衰败的情景。此文借赋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
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层次,还是立意上都是悲秋的佳作,正如楼昉评《秋声赋》:“模写之工,转折之妙,悲壮顿挫,无一字尘涴。”
秋声赋读后感700字1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读罢全文,唯其肃杀,却见清明,即悟未悟,将以何种心境应和这秋声。感秋之悲犹如体验死亡,不知归于消极还是坦然面对人生,更增添了明白与勇气。秋声自然,叶落如归,人又有何不同,随其荣发,终归沉寂,散失如尘。既然任谁不过如此,何须有悲。“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此句有前文为证,凡伤皆因心,启人无争。而我却体会到另一种真,那就是于肃然中看到清明,常怀一颗平常心,少一些名利计较,多一些涉世的勇气。自然,淡然,坦然。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这是自然规律,于人如何呢。
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正值乍暖还寒的时节。虽不是秋日,但和着欧阳子叹息般的呓语,我仍然依稀从扑面而来的暖风中辨认出肃杀的气息。让我试试聆听我自己的秋声。
秋声赋读后感700字2
最先响起的是琵琶,玉珠般错落而出的声响,悄悄地以共鸣的方式拨动了我的心弦,节奏清脆简短,却又如思念般悠长,它彻彻的落寞,在无形中感染着它的听众,如孤独的飞禽在旷野呼喊一般的声音从我的耳朵进去,如麻药般哽咽了我的喉咙。接下来,有笛声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与琵琶的低语错杂交织在一起,带着弥漫起荒沙的征人之思来到我的身边。它的声音似乎是忧伤的化身,它淡然地环绕着我,从未靠近,也从未离开,它拂过的时候,不带有丝毫的踪迹,但它离去的时候,却会发现它已改变了一切。不经意间,箫声从笛声之中傲然脱出,开始了独奏,水面回荡开来它的回声,如传说般落寞,如月光般冰冷。它浸染了被时间擦干的泪水,它包容了有爱恨交织的回忆;它拾起了让过往遗弃的忧伤,它揭示了被繁盛遮盖的空荡;它收拢了如细网交织的思绪,它错乱了如梦般朦胧的音符;
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层次,还是立意上都是悲秋的佳作,正如楼昉评《秋声赋》:“模写之工,转折之妙,悲壮顿挫,无一字尘涴。”
秋声赋读后感700字1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读罢全文,唯其肃杀,却见清明,即悟未悟,将以何种心境应和这秋声。感秋之悲犹如体验死亡,不知归于消极还是坦然面对人生,更增添了明白与勇气。秋声自然,叶落如归,人又有何不同,随其荣发,终归沉寂,散失如尘。既然任谁不过如此,何须有悲。“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此句有前文为证,凡伤皆因心,启人无争。而我却体会到另一种真,那就是于肃然中看到清明,常怀一颗平常心,少一些名利计较,多一些涉世的勇气。自然,淡然,坦然。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这是自然规律,于人如何呢。
读欧阳修的《秋声赋》正值乍暖还寒的时节。虽不是秋日,但和着欧阳子叹息般的呓语,我仍然依稀从扑面而来的暖风中辨认出肃杀的气息。让我试试聆听我自己的秋声。
秋声赋读后感700字2
最先响起的是琵琶,玉珠般错落而出的声响,悄悄地以共鸣的方式拨动了我的心弦,节奏清脆简短,却又如思念般悠长,它彻彻的落寞,在无形中感染着它的听众,如孤独的飞禽在旷野呼喊一般的声音从我的耳朵进去,如麻药般哽咽了我的喉咙。接下来,有笛声从遥远的`天边传来,与琵琶的低语错杂交织在一起,带着弥漫起荒沙的征人之思来到我的身边。它的声音似乎是忧伤的化身,它淡然地环绕着我,从未靠近,也从未离开,它拂过的时候,不带有丝毫的踪迹,但它离去的时候,却会发现它已改变了一切。不经意间,箫声从笛声之中傲然脱出,开始了独奏,水面回荡开来它的回声,如传说般落寞,如月光般冰冷。它浸染了被时间擦干的泪水,它包容了有爱恨交织的回忆;它拾起了让过往遗弃的忧伤,它揭示了被繁盛遮盖的空荡;它收拢了如细网交织的思绪,它错乱了如梦般朦胧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