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教育读后感细选(2)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梁实秋有篇《教育你的父母》的短文,说的是年纪大了的父母,子女应该“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梁老先生的话,听起来很刺耳。但在他来讲,毕竟是有番道理好讲的。
人老了,不但生理上衰老,身心也同时显得老迈起来。一般的情形是:
“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老,步履维艰,”按照看人先从头上看起的一般做法,先朝脸上看去,“面如冻梨”,不仅颜色不好看,而且色黑。看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老年不被人待见,似乎这是直接的原因。其实,光是冻梨面色还不算完,往下还有进一步的“痴呆黄老”,这只能比先前更进了一步,看了也只能令人进一步厌烦。脸色看完了,心里不得劲,再看脚步,就只有“步履维艰”相配合才协调了。脚步轻健,那是正当年的。老年人不仅面色不好看,连走路的架势和速度,都无法与正当年的人比较了。也就是因此,只能有令人厌烦的一种解释了。
就这样的人,梁先生问:“还教他学什么?”是啊,就这样一副尊容,这样一种身体状况,即便教给他什么,他能够学会么?或者说,他对学什么,接受新知,能感兴趣么?事实上,他能感兴趣的,似乎“只合含饴弄孙或只坐在公园木椅上晒太阳。”
老年人的人生出路,被高明的梁实秋先生找到了,不是哄孙子,就是晒太阳。
这样的出路,实际,也未尝不可。我经常见到马路边或街心公园里,常常聚着一群群老年人,他们呆坐着,头上顶着太阳。那阳光,使他们的斑斑白发,显出一点生气。不过,他们嘴里往往唠叨的,却是今不如昔,如今的年轻人,远比不得他们的当年。就这样的心态,能接受子女对他们的“因材施教”么?
本来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在大家梁实秋先生的心里,却似乎不是不可解的难题。于是,他出的方子是,子女教育父母的办法是“潜移默化”。
解决代沟问题,需要潜移默化。其实,反映在中国新老两代人区别的,对待金钱,是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于是,梁实秋先生让年轻人开导自己年迈的老子这样说:“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一个钱也带不到棺材里去!一个钱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上,就是舍不得摘下来。眼瞧着钱财越积越多,而生活水准不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