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思维快与慢读后感汇集(2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文中几个比较普遍的原理:
框架效应: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方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手术后3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和“手术后3个月内会有10%的病人死亡”,虽然两个表述的意思完全一致,但前者更容易引起受众的积极感受。
前景理论:人们规避损失的愿望强于获得收益的愿望,即从损失100元得到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得到的快乐。从演化角度看,这是因为风险厌恶型的人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前景理论推论:人们倾向于在获得收益时偏爱确定性,在遭受损失时甘冒风险。比如在100%获得900元和90%获得1000元之间选择前者,在100%损失900元和90%损失1000元之间选择后者。
峰终效应:在作者所举的实验中,被试的手被分两次放到冷水中,第一次60秒;第二次60秒 30秒,后面的30秒水逐渐升温,到最后就不那么刺骨了。让被试挑选一种方式再来一次时,多数人选择了90秒的那种!总的来说,人们对某段体验的记忆约等于体验的峰值强度和体验结束时强度的平均值。换言之,比起过程或过程长度,结局更为重要。
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是一本集所有行为经济学的一本书,作者用了各种实验来反映出我们生活中做的各种决策,包括感性和理性的决策,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行为当中的规律,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习惯。
书中把我们的思维分成两个系统:自主系统和耗力系统,其中自主系统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耗力系统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框架效应: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方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手术后3个月内的存活率是90%”和“手术后3个月内会有10%的病人死亡”,虽然两个表述的意思完全一致,但前者更容易引起受众的积极感受。
前景理论:人们规避损失的愿望强于获得收益的愿望,即从损失100元得到的痛苦大于获得100元得到的快乐。从演化角度看,这是因为风险厌恶型的人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前景理论推论:人们倾向于在获得收益时偏爱确定性,在遭受损失时甘冒风险。比如在100%获得900元和90%获得1000元之间选择前者,在100%损失900元和90%损失1000元之间选择后者。
峰终效应:在作者所举的实验中,被试的手被分两次放到冷水中,第一次60秒;第二次60秒 30秒,后面的30秒水逐渐升温,到最后就不那么刺骨了。让被试挑选一种方式再来一次时,多数人选择了90秒的那种!总的来说,人们对某段体验的记忆约等于体验的峰值强度和体验结束时强度的平均值。换言之,比起过程或过程长度,结局更为重要。
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当我们回顾以往时,由于后见之明,对有些事会产生虚幻的确定感,因此我们变得过于自信。
——《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是一本集所有行为经济学的一本书,作者用了各种实验来反映出我们生活中做的各种决策,包括感性和理性的决策,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行为当中的规律,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习惯。
书中把我们的思维分成两个系统:自主系统和耗力系统,其中自主系统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耗力系统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