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汇集(6)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尚书。虞书》至《帝典》阐述上古禅让之礼。“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也就是说通过天子内在生命中高深光明的德性来普照和谐九族百姓,以至于和睦相处,风俗归厚,才使社会处于文明,以至于普天下太平。可见华夏文明上下贯通,从不偏颇,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本质以和谐为上。
通过对《尚书》三篇的经典引用,明明德之明是自觉、自发、自主、自由地彰显仁义心性,是超越的和先验的。正如孔子所说“吾欲仁,斯仁至也”。禅宗临济大师一样以人为本,心性自明,可见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本善才有了禅总本真,于是禅宗才是真正的汉佛之核心,完全超越原来的佛教框架。
读书明志在于透彻心性,大学之深邃在于此。
《大学》读后感3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读起来太难,开始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该文说啥意思啦。文中多次引用《诗经》原文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如果没有《诗经》功底,再不看注释或翻译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就算知道《诗经》中这几话意思,如果不能把前面几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也不能明白这章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一段关键在于一个“止”字,这个“止”字不是停止而是达到或者到哪里的意思。接着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解释“止”的意义,例如“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如何如何等。该章必须结合开篇“止于至善”四字进行阅读理解,唯有这样才能明了本章的意思就是告诉明德要“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不是达到某点而是不断地追求直至最高境界就是至善,或者说至善才是最高层次。
通过对《尚书》三篇的经典引用,明明德之明是自觉、自发、自主、自由地彰显仁义心性,是超越的和先验的。正如孔子所说“吾欲仁,斯仁至也”。禅宗临济大师一样以人为本,心性自明,可见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本善才有了禅总本真,于是禅宗才是真正的汉佛之核心,完全超越原来的佛教框架。
读书明志在于透彻心性,大学之深邃在于此。
《大学》读后感3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四章读起来太难,开始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该文说啥意思啦。文中多次引用《诗经》原文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如果没有《诗经》功底,再不看注释或翻译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就算知道《诗经》中这几话意思,如果不能把前面几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也不能明白这章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一段关键在于一个“止”字,这个“止”字不是停止而是达到或者到哪里的意思。接着第二段用类比的方式解释“止”的意义,例如“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如何如何等。该章必须结合开篇“止于至善”四字进行阅读理解,唯有这样才能明了本章的意思就是告诉明德要“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不是达到某点而是不断地追求直至最高境界就是至善,或者说至善才是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