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钱学森文章读后感总汇(26)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陈奕菲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她朗读了自己在西安交大120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诗——《附中,我们的荣光》。这首诗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也是众多西交学子的心声。陈奕菲相信,西安交大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难得的品质和不变的梦想。风雨交加后,坚定的是一辈西迁人的信念,传递的是所有西安交大人的精神。
今天最小的朗读者年仅2岁半,他背诵了耳熟能详的《悯农》和《登鹳鹊楼》。他的父亲祖铁军教授任教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首诗从咿呀学语时就印在孩子的脑海,这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口语方面启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六岁的高若灵朗诵了《孟子?得道者多助》,虽说文章中有一些字她还不熟悉,需要标拼音,但自己学习到了文中的道理,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作为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道理。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与此同时,传递的还有一种习惯,一种情怀。
医学院退休教授石新力是西安交大老年诗社的成员,今天来朗读他创作的诗作《那时候》,追忆他们的黄金时代,歌颂党的伟大与荣光。同样来自老年诗社的任锦文老教授带来的是自己创作的诗稿《当我走进交大的时候》,自从她六岁来到交大,她已经见证了交大的一个甲子。“在社科系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飞越,我的学识得到了提升,交大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她深情地说。
理学院的钟锡华教授朗读的是一篇自己写的《读后感怀》。他是2010年从北大来的外聘教授,承担物理拔尖班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听完钟教授讲授的课程后,23名2014届的学生给钟教授写了珍贵的赠言,“内容长短不一、率性怡然、情真意浓,无一例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与祝福。”钟教授读完后深有感触,提笔写了一篇《读后感怀》,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800字
今天最小的朗读者年仅2岁半,他背诵了耳熟能详的《悯农》和《登鹳鹊楼》。他的父亲祖铁军教授任教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首诗从咿呀学语时就印在孩子的脑海,这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口语方面启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六岁的高若灵朗诵了《孟子?得道者多助》,虽说文章中有一些字她还不熟悉,需要标拼音,但自己学习到了文中的道理,她希望自己以后可以作为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和道理。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与此同时,传递的还有一种习惯,一种情怀。
医学院退休教授石新力是西安交大老年诗社的成员,今天来朗读他创作的诗作《那时候》,追忆他们的黄金时代,歌颂党的伟大与荣光。同样来自老年诗社的任锦文老教授带来的是自己创作的诗稿《当我走进交大的时候》,自从她六岁来到交大,她已经见证了交大的一个甲子。“在社科系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飞越,我的学识得到了提升,交大对我的恩情永生难忘。”她深情地说。
理学院的钟锡华教授朗读的是一篇自己写的《读后感怀》。他是2010年从北大来的外聘教授,承担物理拔尖班两门课程的教学。在听完钟教授讲授的课程后,23名2014届的学生给钟教授写了珍贵的赠言,“内容长短不一、率性怡然、情真意浓,无一例外地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与祝福。”钟教授读完后深有感触,提笔写了一篇《读后感怀》,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