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胰岛素的读后感摘录(4)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它揭示了人类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说的好——“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生命科学的研究历程对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上海市二期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
1.灵活运用科学史,渗透民族经精神教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的。但是,研读科学史,能够找到很多证据表明我们的科学家在许多可比的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突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中国古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的科学原理;明代学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学书、也是一本生物学巨著等;现代的例子有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等等。
当然,学科渗透“两纲”还是要注意无缝衔接。例如,高二生命科学中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内容,教师在上到这一内容时,正好是11月20日,就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历史上的今天”——介绍了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成就,民族精神的渗透做到了“落雪无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通过生命科学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该具备的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应用与实施、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基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灵活运用科学史,渗透民族经精神教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的。但是,研读科学史,能够找到很多证据表明我们的科学家在许多可比的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突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中国古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的科学原理;明代学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学书、也是一本生物学巨著等;现代的例子有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等等。
当然,学科渗透“两纲”还是要注意无缝衔接。例如,高二生命科学中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内容,教师在上到这一内容时,正好是11月20日,就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历史上的今天”——介绍了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成就,民族精神的渗透做到了“落雪无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通过生命科学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该具备的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应用与实施、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基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