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读后感100字整理(10)
2022-08-15 来源:百合文库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知识延伸】
登鹳雀楼
唐代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释
⑴鹳(guàn)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迥(jiǒng)临:远道而来。飞鸟:指鹳雀。
⑶天势:天体的势。围:这里有“笼盖”的意思。
⑷断山:指西山之间。
翻译
远道来登鹳雀楼,楼阁高比人间。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奔明的黄河泻入群由之夺。
篇一: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一首不朽之作,我们在小学课本里面就学过。不过那时候我们只是似懂非懂地会背而已,但实际蕴含的深远含义远非我们那时的年纪可以懂的。明白的只是表层的意思而已。前些日子教儿子学这首诗时,我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地将这些感受写出来,请朋友们指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说的是太阳朝着山那边落了下去,黄河汇入了大海。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如此。平平淡淡地,没有一丝奇特,也没有人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可是诗人在登鹳雀楼时,一下就把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高度的概括出来,并形成直观的感受:要想看的远一点,那么就要站的更高一点。这些平常的事物、道理经诗人的一提炼,把它们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意味深远的意境。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知识延伸】
登鹳雀楼
唐代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释
⑴鹳(guàn)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⑵迥(jiǒng)临:远道而来。飞鸟:指鹳雀。
⑶天势:天体的势。围:这里有“笼盖”的意思。
⑷断山:指西山之间。
翻译
远道来登鹳雀楼,楼阁高比人间。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奔明的黄河泻入群由之夺。
篇一: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一首不朽之作,我们在小学课本里面就学过。不过那时候我们只是似懂非懂地会背而已,但实际蕴含的深远含义远非我们那时的年纪可以懂的。明白的只是表层的意思而已。前些日子教儿子学这首诗时,我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地将这些感受写出来,请朋友们指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说的是太阳朝着山那边落了下去,黄河汇入了大海。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如此。平平淡淡地,没有一丝奇特,也没有人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可是诗人在登鹳雀楼时,一下就把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高度的概括出来,并形成直观的感受:要想看的远一点,那么就要站的更高一点。这些平常的事物、道理经诗人的一提炼,把它们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意味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