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民歌读后感细选(6)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我不禁要问,我有童心吗?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不知掩饰。其实,我们在学生面前真正该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觉。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我是否因学生违背了一些尊师重道的潜规则而恼羞成怒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不懂装懂,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我们只需要保持着一颗童心与他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教有所思》读后感4
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读完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闭目冥想,我收获了什么?一路读来,一路思考,其实读书也应做到读有所思,我们并不是一味单纯地无条件接受别人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岂能用别人的套路来充当自己的灯塔。我们可以去借鉴,去汲取,但不必全盘接受,不是有句俗语说的好吗——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争取做独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一、微观品教育
之所以说“微观”,是因为我还有自知之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与名师们相差甚远,岂能相提并论。我只能一叶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虽目之所及之处充其量还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热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读、去背诵,只有牢记在心,才能运乎于行,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其实这就是让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正所谓“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写到这里,不知为何倏然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做法,应值得我们深思。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我是否因学生违背了一些尊师重道的潜规则而恼羞成怒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不懂装懂,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我们只需要保持着一颗童心与他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教有所思》读后感4
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读完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闭目冥想,我收获了什么?一路读来,一路思考,其实读书也应做到读有所思,我们并不是一味单纯地无条件接受别人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岂能用别人的套路来充当自己的灯塔。我们可以去借鉴,去汲取,但不必全盘接受,不是有句俗语说的好吗——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争取做独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一、微观品教育
之所以说“微观”,是因为我还有自知之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与名师们相差甚远,岂能相提并论。我只能一叶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虽目之所及之处充其量还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热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读、去背诵,只有牢记在心,才能运乎于行,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其实这就是让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正所谓“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写到这里,不知为何倏然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做法,应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