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仁不问马读后感摘录(8)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论语》还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领略其中深刻的意义,而且其中的诗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告诉了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做什么事都要其中勤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为他人着想;把国家看成第一;尊老爱幼……孔子的一句句话都真有说服力啊 !
《论语》当之无愧为我们的国学经典。
论语读后感4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告诉了我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做什么事都要其中勤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为他人着想;把国家看成第一;尊老爱幼……孔子的一句句话都真有说服力啊 !
《论语》当之无愧为我们的国学经典。
论语读后感4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伤人乎?不问马。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