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号房间读后感精练(8)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
2016年神舟十一号
一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模拟器大楼的大厅,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从这里走向太空。
当飞行任务临近时,模拟器是航天员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他们后期的训练几乎都在这儿进行。
模拟器,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上尽量模拟与飞行器相一致的环境。用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的话说,就是“航天员所能看到、听到的,全由数据仿真起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呈现在眼前的,有一个形似圆柱体的银白色舱体,它模拟的是天宫二号实验舱。晁建刚说,这个模拟器内部的布局、装饰跟天宫二号完全一样。
内部构造的一致,是模拟器最基本的功能,但它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
再比如,航天员透过舷窗能看到太空场景,而晁建刚们根据实施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出在什么时间通过舷窗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航天员模拟出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依次陈列着3个模拟器,分别模拟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神舟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以及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互对接的模拟器。
早在执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这3个模拟器就已经投入使用,但与此前相比,模拟器在此次神舟十一号任务训练时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模拟器中的程序、舱内环境和工作原理都已按照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设定。
尽管模拟器的设计已经努力向实际环境靠拢,但还是难免会有细小偏差,而根据每次飞行得到的实飞数据,设计者们又对其进行调整,使它的仿真程度跟实际越来越接近,乃至近乎完全一致。
训练中,航天员曾在舱内连续生活五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15立方米的圆形空间中进行。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心理医生为航天员做辅导,以便帮助航天员应对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生活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晁建刚介绍说,长期驻留中需要做的实验,也可以先在模拟器中进行。
2016年神舟十一号
一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模拟器大楼的大厅,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从这里走向太空。
当飞行任务临近时,模拟器是航天员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他们后期的训练几乎都在这儿进行。
模拟器,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上尽量模拟与飞行器相一致的环境。用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的话说,就是“航天员所能看到、听到的,全由数据仿真起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呈现在眼前的,有一个形似圆柱体的银白色舱体,它模拟的是天宫二号实验舱。晁建刚说,这个模拟器内部的布局、装饰跟天宫二号完全一样。
内部构造的一致,是模拟器最基本的功能,但它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
再比如,航天员透过舷窗能看到太空场景,而晁建刚们根据实施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出在什么时间通过舷窗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航天员模拟出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依次陈列着3个模拟器,分别模拟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神舟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以及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互对接的模拟器。
早在执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这3个模拟器就已经投入使用,但与此前相比,模拟器在此次神舟十一号任务训练时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模拟器中的程序、舱内环境和工作原理都已按照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设定。
尽管模拟器的设计已经努力向实际环境靠拢,但还是难免会有细小偏差,而根据每次飞行得到的实飞数据,设计者们又对其进行调整,使它的仿真程度跟实际越来越接近,乃至近乎完全一致。
训练中,航天员曾在舱内连续生活五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15立方米的圆形空间中进行。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心理医生为航天员做辅导,以便帮助航天员应对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生活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晁建刚介绍说,长期驻留中需要做的实验,也可以先在模拟器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