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的小语读后感整理(2)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浅论《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与创新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姑娘”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又有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从香草和美人的结合、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结合以及忧郁而不沉沦的意境之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图揭示出“丁香姑娘”带给人的古典和现代结合的独特心理体验。
关键词:美人 丁香姑娘 继承 创新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含蓄之美,一般很少直接的、大段的抒情,抒情议论往往借助于“意象”,古人对“意象”的理解,是一种象征,一种“表意之象”。中国的古代诗歌中,很多意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柳枝”、“长亭”象征离别,“月亮”象征团圆,“莲花”象征品质高洁等等,中国的古代诗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喜欢用美人的形象来作为抒情言志的载体,表达对贤君的渴求和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赋予“美人”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丁香姑娘”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美人意象的继承
用“美人”象征理想这一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文学史上举例最多的就是国风中的《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关于这首诗的旨意,历来说法纷纭,但笔者更认同清朝姚际恒《诗经通论》中的说法:“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诗中通过主人公对“伊人”苦苦追求而又不得的惆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诗中的“伊人”可以看做是美好理想的一个象征。此后爱国诗人屈原将“美人”的意象大量用于自己的作品,在《离骚》中诗人多处用美人来象征自己眷恋的楚王,并用“美人迟暮”暗喻人才凋谢、理想落空,更在《思美人》一篇中借着对心中美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对美好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后世文人沿袭了这一传统,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用美人比君王,通过描写一个艳丽的美人,表达自己渴望被君主赏识,又担心才华被人妒忌,理想难以实现的忧伤。曹植有《美女篇》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理想落空。唐代杜甫有《佳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