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北方的青纱帐读后感精练(6)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 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军情急如火,夜短征途长,风向不明计未定,箭在弦上弓难张。望西北延安城光芒万丈,毛主席瞩望着抗日战场,看得见战火纷飞青纱帐,惦记着红旗不倒小村庄。隔山离水,我听见亲切教导在耳边响,在耳边响…….”。这声音从青纱帐里传出来,多么令人振奋,多么叫人心情激荡。
我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就是这样活跃于广阔的青纱帐里,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青纱帐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至今难忘。虽然,这些故事已经久远,今天,我们走进青纱帐,一曲曲老歌又会在耳边回响。
它有过奉献——年复一年的青纱帐生产了玉米和高粱,粗黑朴拙的东北人吃着高粱米,喝着玉米粥,辛勤的工作着白山黑水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为祖国贡献粮食,贡献大森林,贡献大煤炭,把“原字号”产品无私奉献。有了老工业基地,才有了神舟上天,蛟龙入海。
青纱帐,我每一次走近你,都心生崇敬,倍感亲切。你青绿的时候,青青丹心化彩锦,装点山川最浪漫。你橙黄的时候,头顶着黄灿灿硕果,昂首挺胸,奉献给人民,无悔无怨。
朋友,来吧,走进这青纱帐,收获一份浪漫,享受美的荡漾,放飞心灵的梦想。
《宋词》读后感1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