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的读后感汇合(4)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本篇立意超迈,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一开头便笔落天外,叫出燕、赵,以古今相呼应,熔古铸今,又围绕“风俗与化移易”这一文章关节,曲尽吞吐。既送行,又规讽,劝其往又似劝其不往。始言“必有合”,又言“恶知”“聊卜”,言其相合却又似未必能合。措辞委婉,寄兴无端。特别是连用两个“董生勉乎哉”句,或劝勉?或警告?情深深,意切切,波澜跌宕。又提及忠臣乐毅、义士屠狗,豪杰英雄,悲歌慨慷,俯仰于时代之中,伸缩于贤愚之间,是激?是劝?用意深刻,笔墨绝妙。
序文仅百五十字,篇幅短小而含蕴丰厚;层澜迭波,曲尽变化;感情真挚,自然流畅,非胸无丘壑、笔不生花,不能写出,充分体现出了韩愈散文的高度艺术技巧。
◇妙评 妙在转折,意在言外。
——明·郭正域《韩文杜律》
送董邵南之燕赵,却反托董邵南谕燕赵归朝廷。命意既自沉痛,用笔又极顿折。看他只是百数十余字,即作几反几复。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
劝其往又似劝其不必往,言必有合又似恐其未必合。语意一半是爱惜邵南,一半是不满藩镇。通篇只以“风俗与化移易”句为上下过脉,而以“古”“今”二字呼应,含蓄不露,曲尽吞吐之妙。唐文惟韩奇,此又为韩中之奇。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沉郁往复,去肤存液。
——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八
韩愈的《送董邵南序》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送董邵南序
作者:[唐]韩愈
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吾知其必有合0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董生勉乎哉!
序文仅百五十字,篇幅短小而含蕴丰厚;层澜迭波,曲尽变化;感情真挚,自然流畅,非胸无丘壑、笔不生花,不能写出,充分体现出了韩愈散文的高度艺术技巧。
◇妙评 妙在转折,意在言外。
——明·郭正域《韩文杜律》
送董邵南之燕赵,却反托董邵南谕燕赵归朝廷。命意既自沉痛,用笔又极顿折。看他只是百数十余字,即作几反几复。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
劝其往又似劝其不必往,言必有合又似恐其未必合。语意一半是爱惜邵南,一半是不满藩镇。通篇只以“风俗与化移易”句为上下过脉,而以“古”“今”二字呼应,含蓄不露,曲尽吞吐之妙。唐文惟韩奇,此又为韩中之奇。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沉郁往复,去肤存液。
——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八
韩愈的《送董邵南序》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送董邵南序
作者:[唐]韩愈
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吾知其必有合0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董生勉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