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第一部读后感批注汇集(6)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178字)
现代文读书笔记要求:
1、 题目、作者、出版社、文体
2、 可选《必修3、4、5》《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或名家名篇
3、 摘抄
4、 仿写或写
5、 总字数不少于400。
篇二:《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编者以“观止”来冠名,应有当初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那种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而《古文观止》成书以来,“风行数百年。后生小子口沫手胝,岂止万本万遍云尔哉!”可见其流行度与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下面就我个人认识体会,结合具体篇目,谈谈《古文观止》中选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古文观止》的选文都是历代传诵名篇,是文章的典范、读书人学习的样板。在叙事风格、描写手法、用字押韵、思想主题等方面均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呈现。
在先秦文学《左传》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惜墨如金的行文、叙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精妙的战术策略。如《郑伯克段于鄢》里,开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寥寥数语就把庄公与共叔段的不合介绍清楚。接着写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重归于好,写得简直是像演一场戏剧。《齐桓下拜受胙》里,描写齐桓公的拜谢,仅用四字:“下,拜,登,受。”《曹刿论战》里描写战争过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178字)
现代文读书笔记要求:
1、 题目、作者、出版社、文体
2、 可选《必修3、4、5》《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或名家名篇
3、 摘抄
4、 仿写或写
5、 总字数不少于400。
篇二:《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编者以“观止”来冠名,应有当初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那种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而《古文观止》成书以来,“风行数百年。后生小子口沫手胝,岂止万本万遍云尔哉!”可见其流行度与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下面就我个人认识体会,结合具体篇目,谈谈《古文观止》中选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古文观止》的选文都是历代传诵名篇,是文章的典范、读书人学习的样板。在叙事风格、描写手法、用字押韵、思想主题等方面均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呈现。
在先秦文学《左传》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惜墨如金的行文、叙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精妙的战术策略。如《郑伯克段于鄢》里,开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寥寥数语就把庄公与共叔段的不合介绍清楚。接着写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重归于好,写得简直是像演一场戏剧。《齐桓下拜受胙》里,描写齐桓公的拜谢,仅用四字:“下,拜,登,受。”《曹刿论战》里描写战争过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