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伯英的故事加读后感汇总(10)
2022-08-14 来源:百合文库
频繁迁移的生活始于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取武汉,大革命的重心移到长江流域。缪伯英与丈夫辗转长沙、武汉、上海等地,先后生下儿子何重九和女儿何小英。
缪伯英胞弟缪立三曾回忆说,当时他们住在租界内,一有情况发生,就提前搬家。为了让搬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需要找借口,缪伯英就装作与何孟雄吵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脆连家也不要了。
1929年10月,她突然患了伤寒病,被送入上海的医院,因抢救无效辞世,时年30岁。
“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缪伯英病危时,拉着何孟雄的手说道。
她的灵柩存在上海扬州会馆,后会馆改建时登报通知各户迁出,但因何孟雄被国民党逮捕,已在龙华壮烈就义,缪伯英的遗体就不知被会馆代迁何处了。
而她的两个孩子,后被监禁于上海龙华监狱一年多,何孟雄罹难后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收养,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上海时均失散于战乱,至今下落不明。
缪伯英英雄事迹读后感【篇二】
缪伯英故居于2005年修缮完成,对外开放。
1921年秋天,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景山西街的中老胡同5号,迎来了一对新人。
在邻居眼中,这是一对普通的大学生夫妻。然而,不时来访的陌生面孔则表明,这个家庭不一般。
新郎叫何孟雄,新娘叫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被誉为"英’‘雄’夫妇”的他们都是湖南人。
“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枫树湾走出的缪伯英从“教育救国”到无政府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30年的人生岁月一直在追求“光明的路”,更为革命牺牲了家庭,丈夫牺牲、两个孩子在战乱中失散。
缪伯英英雄事迹读后感【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是谁?”一次闲聊中,有人这样提问。同在场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湖南报告文学》杂志副主编王杏芬答不上来。后来,她写了一本书,叫《青春·缪伯英》。
缪伯英胞弟缪立三曾回忆说,当时他们住在租界内,一有情况发生,就提前搬家。为了让搬家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需要找借口,缪伯英就装作与何孟雄吵架。遇到紧急情况时,干脆连家也不要了。
1929年10月,她突然患了伤寒病,被送入上海的医院,因抢救无效辞世,时年30岁。
“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缪伯英病危时,拉着何孟雄的手说道。
她的灵柩存在上海扬州会馆,后会馆改建时登报通知各户迁出,但因何孟雄被国民党逮捕,已在龙华壮烈就义,缪伯英的遗体就不知被会馆代迁何处了。
而她的两个孩子,后被监禁于上海龙华监狱一年多,何孟雄罹难后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收养,一·二八事变日军进犯上海时均失散于战乱,至今下落不明。
缪伯英英雄事迹读后感【篇二】
缪伯英故居于2005年修缮完成,对外开放。
1921年秋天,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景山西街的中老胡同5号,迎来了一对新人。
在邻居眼中,这是一对普通的大学生夫妻。然而,不时来访的陌生面孔则表明,这个家庭不一般。
新郎叫何孟雄,新娘叫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被誉为"英’‘雄’夫妇”的他们都是湖南人。
“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枫树湾走出的缪伯英从“教育救国”到无政府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30年的人生岁月一直在追求“光明的路”,更为革命牺牲了家庭,丈夫牺牲、两个孩子在战乱中失散。
缪伯英英雄事迹读后感【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是谁?”一次闲聊中,有人这样提问。同在场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湖南报告文学》杂志副主编王杏芬答不上来。后来,她写了一本书,叫《青春·缪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