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心课文读后感聚集(6)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它就是—《阅读年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凌浩写的《别人家的孩子》。
故事主要讲述了妈妈常常拿“我”和一个名字叫作—“别人家的孩子”的人作比较,通过“我”看电视、生病的事件来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敌人在爸妈心里是完美的,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是啊,每个孩子都经常会听到爸妈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考上了重点大学,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我们学习放松、退步,或者父母对我有什么新的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我在家里想要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心情。我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自己最喜欢的零食,看着电视节目,边看边吃。妈妈拿起遥控器,将电视关上,板着脸,厉声地说:“作业写完了吗?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一点都不知道学习……”这时“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人家一心想着学习,空闲时还帮父母做家务,你就知道玩,尽给我制造垃圾……”我感到有些委屈,妈妈,为什么她总是比我好?我到底哪里差,也许在别的家长心中,我也是优秀的孩子。妈妈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站起来不满地说:“为什么你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那你找别人家的孩子做你的孩子好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希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多发掘自家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适宜的表扬和肯定,尊重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要努力做到最棒,追上别人家的孩子,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
最近帮主一向在看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我学儿童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目的: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成为一个更好地分享者,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儿童心理学是什么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15、16岁儿童心理是研究不一样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学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婴生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2、13岁)、青少年期(11-12岁——15、16岁)。 家长为什么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在不一样年龄阶段孩子认知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记忆发展、学习潜力、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的特点,让家长能够更好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即不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长,最好的教育都是恰逢其实、恰当好处的教育。
故事主要讲述了妈妈常常拿“我”和一个名字叫作—“别人家的孩子”的人作比较,通过“我”看电视、生病的事件来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敌人在爸妈心里是完美的,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是啊,每个孩子都经常会听到爸妈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考上了重点大学,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我们学习放松、退步,或者父母对我有什么新的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
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我在家里想要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心情。我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自己最喜欢的零食,看着电视节目,边看边吃。妈妈拿起遥控器,将电视关上,板着脸,厉声地说:“作业写完了吗?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一点都不知道学习……”这时“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人家一心想着学习,空闲时还帮父母做家务,你就知道玩,尽给我制造垃圾……”我感到有些委屈,妈妈,为什么她总是比我好?我到底哪里差,也许在别的家长心中,我也是优秀的孩子。妈妈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站起来不满地说:“为什么你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那你找别人家的孩子做你的孩子好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希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多发掘自家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适宜的表扬和肯定,尊重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要努力做到最棒,追上别人家的孩子,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
最近帮主一向在看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我学儿童心理学主要有两个目的: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成为一个更好地分享者,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儿童心理学是什么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15、16岁儿童心理是研究不一样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学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婴生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2、13岁)、青少年期(11-12岁——15、16岁)。 家长为什么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在不一样年龄阶段孩子认知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记忆发展、学习潜力、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的特点,让家长能够更好地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减少盲目性和焦虑性,即不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的自生自长,最好的教育都是恰逢其实、恰当好处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