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和司马懿的读后感收集(8)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四、聚焦“起因、结果”,再探孔明之智——沉着冷静、料事如神
1、师:空城之计,大智大勇。那么除这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孔明的“智”呢?
学生关注首尾,自主划找还能体现孔明智慧的句子。
2、根据学情,随机选取以下板块交流。
板块一:聚焦“结果”,感受“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2)读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刚才有同学说司马懿是多疑之人,这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追问一句,司马懿将大军尽皆退去的时候,是在犹豫中撤退,还是在坚信中撤退?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马懿撤军时的坚决,并随机板书:尽皆退去)
(3)师:是呀,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尽皆退去”的结果,也正是孔明所预料的。这里我们看到孔明表现出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智”呀?(板书:料事如神)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沉着冷静”的智者形象
(1)辅助设问:如此巧妙的空城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2)理解情况危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①用分数“150000/2500”感受敌我力量悬殊。
②朗读感受当时情况危急。
a、抽学生读好“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b、加上“报”字再读。“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3)小结:面对众官的尽皆失色,说说孔明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智”?(沉着冷静)
五、拓展延伸,激活阅读期待
1、师:面对众官尽皆失色, 他沉着冷静;面对大兵压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敌兵尽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诸葛亮的“智”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教师边说边用箭头指向课题中的“智”字,同时擦去旁边那个大大的问号。)哎,这个时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马懿可是最不高兴的人了,想想,这时他会有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
1、师:空城之计,大智大勇。那么除这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孔明的“智”呢?
学生关注首尾,自主划找还能体现孔明智慧的句子。
2、根据学情,随机选取以下板块交流。
板块一:聚焦“结果”,感受“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2)读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刚才有同学说司马懿是多疑之人,这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追问一句,司马懿将大军尽皆退去的时候,是在犹豫中撤退,还是在坚信中撤退?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马懿撤军时的坚决,并随机板书:尽皆退去)
(3)师:是呀,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尽皆退去”的结果,也正是孔明所预料的。这里我们看到孔明表现出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智”呀?(板书:料事如神)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沉着冷静”的智者形象
(1)辅助设问:如此巧妙的空城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2)理解情况危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①用分数“150000/2500”感受敌我力量悬殊。
②朗读感受当时情况危急。
a、抽学生读好“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b、加上“报”字再读。“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3)小结:面对众官的尽皆失色,说说孔明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智”?(沉着冷静)
五、拓展延伸,激活阅读期待
1、师:面对众官尽皆失色, 他沉着冷静;面对大兵压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敌兵尽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诸葛亮的“智”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教师边说边用箭头指向课题中的“智”字,同时擦去旁边那个大大的问号。)哎,这个时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马懿可是最不高兴的人了,想想,这时他会有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