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风的弦声读后感细选(4)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每天,每天,我仍是这样的倚在我的楼上。
每天,每天,我不再见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16.“憔悴的弦声”“流落的歌女”会让你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唐代诗人 写过的《 》。而文中的“我”与“她”命运的相似处借用这首诗歌中的两句是: 。(3分)
17.作者描写了歌女的命运,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18.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从修辞角度说说为什么“弦声”是“憔悴”的呢?结合文章做简要
评析。(5分)
19.“秋”作为一个意象本身就包含了萧瑟与凋零的意蕴,作者置故事于“秋”中,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6.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分)
17.①从文章线索上来说,歌女的命运在全文中是一个明线的作用,暗线是作者自己的命运。②作者从歌女憔悴的弦声中听出了忧郁和凄凉,找到了思乡的慰藉,歌女也成为了他思乡的知音。作者通过写歌女的命运来写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18.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幽怨零碎无形的琴声变成了人们看得见的有形的歌女的憔悴面容,这弦声缩短了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②作者从这断断续续、如泣如诉的弦声中听出了她的寂寞抑郁和伤感,从而和这歌女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者眷恋那抚平他内心创伤的憔悴的弦声,他更是从这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19.① “秋”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作者借“秋”的外在表征,如:“光脱的秃干”、“缤纷的落叶”、秋雨、秋风等,极力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既体现了人物的心绪,更暗示了人生的遭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着关切。②“秋”影射了年华的流逝。是“秋”让女主人公由“颠倒众生的丽姝”变成作者眼前移过的“沉重的黑影”,因此,“秋”为作者对于无情年华如流水东流的感慨提供了恰当的背景。③ “秋”见证了人事的沧桑。作者笔下的“秋”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预告了秋光的“老去”,老去的又何尝只有“秋光”,陪秋光一同老去的还有愁人,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我们仿佛见证了岁月对歌女无情的剥蚀,急于去解读“她”的故事,心头溢满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
每天,每天,我不再见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16.“憔悴的弦声”“流落的歌女”会让你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唐代诗人 写过的《 》。而文中的“我”与“她”命运的相似处借用这首诗歌中的两句是: 。(3分)
17.作者描写了歌女的命运,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18.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从修辞角度说说为什么“弦声”是“憔悴”的呢?结合文章做简要
评析。(5分)
19.“秋”作为一个意象本身就包含了萧瑟与凋零的意蕴,作者置故事于“秋”中,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6.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分)
17.①从文章线索上来说,歌女的命运在全文中是一个明线的作用,暗线是作者自己的命运。②作者从歌女憔悴的弦声中听出了忧郁和凄凉,找到了思乡的慰藉,歌女也成为了他思乡的知音。作者通过写歌女的命运来写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18.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幽怨零碎无形的琴声变成了人们看得见的有形的歌女的憔悴面容,这弦声缩短了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②作者从这断断续续、如泣如诉的弦声中听出了她的寂寞抑郁和伤感,从而和这歌女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者眷恋那抚平他内心创伤的憔悴的弦声,他更是从这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19.① “秋”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作者借“秋”的外在表征,如:“光脱的秃干”、“缤纷的落叶”、秋雨、秋风等,极力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既体现了人物的心绪,更暗示了人生的遭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着关切。②“秋”影射了年华的流逝。是“秋”让女主人公由“颠倒众生的丽姝”变成作者眼前移过的“沉重的黑影”,因此,“秋”为作者对于无情年华如流水东流的感慨提供了恰当的背景。③ “秋”见证了人事的沧桑。作者笔下的“秋”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预告了秋光的“老去”,老去的又何尝只有“秋光”,陪秋光一同老去的还有愁人,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我们仿佛见证了岁月对歌女无情的剥蚀,急于去解读“她”的故事,心头溢满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