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20遍整理(60)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水,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人心亦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宁静以致远的淡然中,陶醉于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水流低吟的闲情雅致中,临溪侧畔,静听流水哗啦,细思人生哲理。
上善若水,以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的精神,诠释人生的品质,它将永远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难以迄及的高度。
《道德经》读后感9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不为圣人,则为禽兽。”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被尊为圣人。自古读书人最钦佩最向往的就是成为圣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呢?圣人之师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一章中有言道:“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无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认为圣人是无病的,即没有错误,之所以能没有错误,是因为圣人把自己的错误当作一回大事,知道自己的错误就立即想办法改正,于是错误就化为乌有了。后来孔子也说过相似的话便是妇孺皆知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这样要求圣人究竟对不对呢?先举几个例子。上古时期三皇尧舜禹当政时,官府前都设有一面鼓,供百姓击鼓后当面对他们指出时政的弊病。朝野里谏臣成群,畅所欲言,执政者的过失因及时改正而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所以三人直到现在还被尊为治政的大圣人。也听说春秋时期的卫大夫贤臣蘧伯玉,每天都要反省前一天的错误,并记录下来,警戒下次绝不重蹈覆辙。以至于到了他知天命的那年,前四十九年的过错都被纠正,他凭着五十年的坚持硬是把自己铸成完美无缺的圣人,也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外安诸侯,内得民心。就是孔子也常常对他赞赏不已。接着就是在论语里留下醒世名言的曾子,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不过他本人还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君子。
《孔子家语》里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曾子被父亲打了一顿,被打时他不但不劝父亲住手,反而叫父亲尽力打,还自以为是孝。后来孔子指出他的行为是愚孝,差点陷自己的父亲于不义之中。曾子听后恍然大悟,立刻承认自己“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这个故事中曾子先行愚孝而自以为尽孝,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不知知“,是“病”;后来他在孔子的点破后能意识到错误是“病病”,最后他改正错误乃是“不病。”
上善若水,以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的精神,诠释人生的品质,它将永远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难以迄及的高度。
《道德经》读后感9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不为圣人,则为禽兽。”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被尊为圣人。自古读书人最钦佩最向往的就是成为圣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呢?圣人之师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一章中有言道:“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无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认为圣人是无病的,即没有错误,之所以能没有错误,是因为圣人把自己的错误当作一回大事,知道自己的错误就立即想办法改正,于是错误就化为乌有了。后来孔子也说过相似的话便是妇孺皆知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这样要求圣人究竟对不对呢?先举几个例子。上古时期三皇尧舜禹当政时,官府前都设有一面鼓,供百姓击鼓后当面对他们指出时政的弊病。朝野里谏臣成群,畅所欲言,执政者的过失因及时改正而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所以三人直到现在还被尊为治政的大圣人。也听说春秋时期的卫大夫贤臣蘧伯玉,每天都要反省前一天的错误,并记录下来,警戒下次绝不重蹈覆辙。以至于到了他知天命的那年,前四十九年的过错都被纠正,他凭着五十年的坚持硬是把自己铸成完美无缺的圣人,也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外安诸侯,内得民心。就是孔子也常常对他赞赏不已。接着就是在论语里留下醒世名言的曾子,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不过他本人还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君子。
《孔子家语》里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曾子被父亲打了一顿,被打时他不但不劝父亲住手,反而叫父亲尽力打,还自以为是孝。后来孔子指出他的行为是愚孝,差点陷自己的父亲于不义之中。曾子听后恍然大悟,立刻承认自己“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这个故事中曾子先行愚孝而自以为尽孝,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不知知“,是“病”;后来他在孔子的点破后能意识到错误是“病病”,最后他改正错误乃是“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