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而自由的读后感汇聚(4)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人类是一个趋利避害的`动物,因此上当思考带来痛苦的时候,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暗想:像一个普通的人那样生活,实际上可能更加幸福吧?我记得不久前我曾经说过,人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这种知识是哲学的话,看来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因为有的时候,就算是经过审视的人生,也不见得就是幸福的,当然,苏格拉底也曾经说过:清晰地思考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可是,我们也知道,幸福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具体的,幸福可以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粗茶淡饭,幸福这个概念,必须要转化成现实物,才可以体现出幸福感。因此,每个人的幸福寄托物,其实是不相同的,而幸福感却可以是相等或者类似的,都不能超脱人的感受的极限。否则,那就不算是人了。但是,当你期望的这一件东西或者目标达到时,幸福感就会渐渐消失。
第39章开始转向怀疑自己的讨论,记得在思维训练课上,我设置的一个训练就是对自我的分析,虽然这种分析迅速导向了设计,但是意图还是希望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我们关注外界或者本能地反映外界,而很少去研究我们为什么这样反映外界,我们很少关注自己的本质。但是怀疑自己,在书中的命题则是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因为昨天的我,不时今天的我,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形而上的,因为这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我的记忆里相当差,很多做过的事情很快就遗忘了,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我的记忆中,我“自己”是不完整的碎片?就象在每一个家庭的相册中,我们仅仅留下的是貌似幸福的笑容,而将痛苦的哭泣隐藏了。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定我是“自己”,多少还是因为心理连续性的存在,性格和本质的潜移默化的存在。即使是“觉今是而昨非”,也还是同一个我。
第50章开始讨论对与错的问题,的确在这个方面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绝对的标准,一切正确与错误其实都是相对的。在书中也援引了著名的杀一人而拯救更多人到底是不是对的例子。这个问题也牵涉到道德伦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标准就更加无法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道德和伦理总是在变化着,既存在横向的变化,也存在纵向的变化。所以在第61章,仍然面临的问题是:道德是事实还是虚构?可是我们知道:道德是人类的发明,用来让社会进行运作,道德,也是让我们做让他人喜欢的事情。而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自己的利益又是促成道德行为的真正动力”。但是由于人类的构成太复杂,国家、民族。阶层、家族种种,造成道德律的不同,而让我们忽略我们应该产生同情的对象。道德圈的扩大,随着世界越来越趋于一致而拓展。
第39章开始转向怀疑自己的讨论,记得在思维训练课上,我设置的一个训练就是对自我的分析,虽然这种分析迅速导向了设计,但是意图还是希望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我们关注外界或者本能地反映外界,而很少去研究我们为什么这样反映外界,我们很少关注自己的本质。但是怀疑自己,在书中的命题则是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因为昨天的我,不时今天的我,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形而上的,因为这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我的记忆里相当差,很多做过的事情很快就遗忘了,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我的记忆中,我“自己”是不完整的碎片?就象在每一个家庭的相册中,我们仅仅留下的是貌似幸福的笑容,而将痛苦的哭泣隐藏了。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定我是“自己”,多少还是因为心理连续性的存在,性格和本质的潜移默化的存在。即使是“觉今是而昨非”,也还是同一个我。
第50章开始讨论对与错的问题,的确在这个方面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绝对的标准,一切正确与错误其实都是相对的。在书中也援引了著名的杀一人而拯救更多人到底是不是对的例子。这个问题也牵涉到道德伦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标准就更加无法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道德和伦理总是在变化着,既存在横向的变化,也存在纵向的变化。所以在第61章,仍然面临的问题是:道德是事实还是虚构?可是我们知道:道德是人类的发明,用来让社会进行运作,道德,也是让我们做让他人喜欢的事情。而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自己的利益又是促成道德行为的真正动力”。但是由于人类的构成太复杂,国家、民族。阶层、家族种种,造成道德律的不同,而让我们忽略我们应该产生同情的对象。道德圈的扩大,随着世界越来越趋于一致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