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诵读的读后感精练(6)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说出了做事的原则,即“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也说出了“天下之难作于细,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从而说明在办事情是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一旦条件成熟,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告诫我们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下手。处理问题时,要是遇到微易的事物,万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细微的才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老子也说出了“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做事情时必须有恒心一点一滴的去完成,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可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比较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本事。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需要照着上头的步骤,基本上不需要研究什么的。
可是老子不一样。他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终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能够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道德经》的许多哲学限于我的学识,不能完全理解,可是读它真是获益匪浅。在我读完《道德经》后,忽然想起古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孔子,于是就有了比较的念头。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孔子还对饮食有研究。作为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孔子不及老子,孔子的哲学不能算作作哲学,他的观点,我认为其实是对现实中事物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总结,只是别人照着孔子的言行去行事时,还没有发现或许很少发现错误。孔子的哲学,我认为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能说是孔子比别人多了一项概括的本事。比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都是一般人们的生活规律,生活常识,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价值,说明了一点,就是一张教别人如何做菜的烹饪单子,别人看到只需要照着上头的步骤,基本上不需要研究什么的。
可是老子不一样。他的《道德经》从一开始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铭刻名也,非恒名也。”到最终的“和大怨,必有余怨,焉能够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亦责于人。故有德思介,无德思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都是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哲学。如果从开始你不认真体会,你就没有办法领会到这些深刻的观点。他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哲学中辩证的方法写出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