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宣言读后感800字合计(6)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书中的一些人物也让我记忆犹新。像《道士塔》里的王圆箓之流,历史错付了人,才把自己一层层剥开了给人看,诸如敦煌莫高窟,这些文化的灵魂,被一次次蹂躏,支离,瓦解,后人从这些碎片中联想,猜测,补充,争论,我们只能自我慰藉:也许维纳斯的断臂延展了她的美。《杭州宣言》中的钱镠让我竟一时屏蔽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为他的形象所折服,他无心青史留名,却关注着“民众的福祉、一方的平安、海潮的涨落、湖水的浊清”这又何尝不是历史在做着减法,当中国历史的着眼点从朝廷荣显转向民生和环境的时候,人民为他修建的钱王祠才是“历史良知的一项修复工程”。杭州宣言不是人文的赞美与人间天堂的炫耀,而是“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美丽,关于人间”的宣言,这难道不是文化的减法吗?
读罢此书,很多潜意识里的“我以为”变了模样,宁古塔不是塔,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道光、咸丰,褪去了光环,首先成为了一个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我担忧,惧怕,就连我无比崇拜的王国维先生的死也变了样子,书中提及“他死于一种文化”,他无法把文化与朝代割裂开,读来由衷喟叹。范氏家族几代人痴守的天一阁,只能守不能看,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的家族,把天一阁捆绑成了范氏家族的一个宗教式朝拜的"对象,他们诚惶诚恐了几百年,然而最后天一阁的楼板上留下的不是文人的脚印,而是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窃以为文化是不能束之高阁的,只有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毁灭与修缮才是文化该有的模样。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两篇2
今年暑假,我浅读了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生平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受益匪浅。
《文化苦旅》表面是以描写中国各个地方的景点为主,但实际上是反映中华文明之兴衰,是告诉我们人生之真谛。阅读中,让我如亲临文化古迹,如徜徉历史长河——
道士塔建于莫高窟,到了20世纪初年,它的所属者竟是王圆簏,王圆簏既是道士,也是历史中的罪人,是他从外国人的手中接过极少的钱财,然后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也是因为他,如今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用高价从外国人手中买来文物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后走到放大机前……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愤懑。作为一名中国人,就应该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付出我们的一切,而不是做卖国贼,把祖国的财富交到外国人手中,这不就成了中国人的笑柄了吗?
读罢此书,很多潜意识里的“我以为”变了模样,宁古塔不是塔,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道光、咸丰,褪去了光环,首先成为了一个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我担忧,惧怕,就连我无比崇拜的王国维先生的死也变了样子,书中提及“他死于一种文化”,他无法把文化与朝代割裂开,读来由衷喟叹。范氏家族几代人痴守的天一阁,只能守不能看,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的家族,把天一阁捆绑成了范氏家族的一个宗教式朝拜的"对象,他们诚惶诚恐了几百年,然而最后天一阁的楼板上留下的不是文人的脚印,而是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窃以为文化是不能束之高阁的,只有一次次的碰撞一次次的毁灭与修缮才是文化该有的模样。
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两篇2
今年暑假,我浅读了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生平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受益匪浅。
《文化苦旅》表面是以描写中国各个地方的景点为主,但实际上是反映中华文明之兴衰,是告诉我们人生之真谛。阅读中,让我如亲临文化古迹,如徜徉历史长河——
道士塔建于莫高窟,到了20世纪初年,它的所属者竟是王圆簏,王圆簏既是道士,也是历史中的罪人,是他从外国人的手中接过极少的钱财,然后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也是因为他,如今敦煌研究所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用高价从外国人手中买来文物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后走到放大机前……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愤懑。作为一名中国人,就应该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付出我们的一切,而不是做卖国贼,把祖国的财富交到外国人手中,这不就成了中国人的笑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