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英语读后感锦集(8)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 “您”,仅仅是为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吗?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精选的读书笔记3
《守望教育》一书满建宇博士的教育随笔集。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反思自我剖析及完善教育。作者在最后写道:“教育即生活”,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给从教及致力于教改的工作者带来启发与鼓舞,同时我也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执着的坚守者。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精选的读书笔记3
《守望教育》一书满建宇博士的教育随笔集。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反思自我剖析及完善教育。作者在最后写道:“教育即生活”,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给从教及致力于教改的工作者带来启发与鼓舞,同时我也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执着的坚守者。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