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读后感800字收集(18)
2022-08-13 来源:百合文库
记者:您怎么解决很多人思维中固有的“文化节目太阳春白雪”的问题?
董卿:还是看你怎么去让文化走近观众,去唤起大家对文化的一种认知和一种最温柔的记忆。比如第一期《朗读者》中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是本期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寻常意义上,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嘉宾,但是他的讲述却在这两天引起了最多的共鸣、讨论和赞赏。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1000字【3】
“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17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 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
董卿:还是看你怎么去让文化走近观众,去唤起大家对文化的一种认知和一种最温柔的记忆。比如第一期《朗读者》中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是本期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寻常意义上,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嘉宾,但是他的讲述却在这两天引起了最多的共鸣、讨论和赞赏。
董卿朗读者观后感1000字【3】
“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17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100000 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