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医林改错字序读后感汇集(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一直听老师上时提到《医林改错》,寒假有空便阅读了一遍,在我看,它确实是中医史上划时代的一本书!只可惜它本是为中医开创了一条真正有现代科学精神的道路,却因中医积重难返,并非王清任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这条路终没能延续下去。
《医林改错》分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仍是错误的。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第一位对祖国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纠正的中国医生就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并被清末西医德贞誉为:"近代中国解剖家"然而中医自从王清任后,这种改错精神却未进一步得到促进与发扬。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也。"——《医林改错》,这段话体现了当时的从医状况。古代知识分子重而轻理,重经典而轻实践,他们作学问的方式多是反复咀嚼圣贤语经典录,吐出些所谓感想即成大师。知识分子十年寒窗,一心却只为功名,一旦功名不就,没了饭碗,就想混个良医,其实他们作学问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故所谓"儒医",不过是只知读书注经的欺人的庸医。医学是实践的科学!王清任之前更无一人对经典中的脏腑解剖知识有过一丝怀疑,更别说想到要去亲自解剖验证,所以就凭他敢于打破经典,亲自看剖尸验证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赞扬与敬佩,也值得学习医学的我们去效仿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