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鲁迅《自叙传略》读后感合集(4)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与此同时,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场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子啊作品中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党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注意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府诬指为抢匪,被帮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来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这就是《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阿Q正传》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子啊具体的艺术手法上,鲁迅运用传神的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叙述体的结构和夸张的讽刺性的语言,也是十分成功的。
解析:
1.分析阿Q形象及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有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的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觉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