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第一篇读后感集合(10)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其次,进行课程改革,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说说容易,做起来是何其困难。如果课程改革只是从改变课堂,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不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样课程变革的空间就很有限,它可能会推出一些所谓的优质课,搭建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但没有触及学校的常态课堂和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所以很难带动学校育人模式的重新建构。如果只是改变学校管理机制,那这种改革只能是在怎么管上做文章,触及不到育人模式的核心。如果只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尝试构建支持改革的文化环境,着眼于规则和制度的完善,没有找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落地的载体,那学校文化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符号……
真正的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涉及到课程顶层设计、教学评价、组织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一系列内容。没有先进的理念、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专家的引领,许多学校是无法做到的。
再次,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无法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要具体地感受每个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尽力以自己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他们每个人感受各自不同的愉悦。而我们现有的教育大多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的,也就是一部分更适应教育制度和教师个人价值取向的学生,他们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务。而另外一部分或许是小部分人,他们被置于视野之外。同时,教育要以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为本,学生作为公民、未成年人、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的权利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平等的、自由的、科学的、富有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而我们现有的教育,更多地以学生的分数为本,学生都沦为了考试的工具。
十一学校的成功做法,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蓝图:弄清教育本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和谐的校园生态。虽然目前这样的场景对于大多学校来说,还只能是理想,但我们可以为着理想勇敢前进,积极投身于育人模式的变革中,不断增强我们的主动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也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
真正的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涉及到课程顶层设计、教学评价、组织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一系列内容。没有先进的理念、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专家的引领,许多学校是无法做到的。
再次,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无法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要具体地感受每个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尽力以自己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他们每个人感受各自不同的愉悦。而我们现有的教育大多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的,也就是一部分更适应教育制度和教师个人价值取向的学生,他们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务。而另外一部分或许是小部分人,他们被置于视野之外。同时,教育要以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为本,学生作为公民、未成年人、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的权利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平等的、自由的、科学的、富有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而我们现有的教育,更多地以学生的分数为本,学生都沦为了考试的工具。
十一学校的成功做法,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蓝图:弄清教育本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和谐的校园生态。虽然目前这样的场景对于大多学校来说,还只能是理想,但我们可以为着理想勇敢前进,积极投身于育人模式的变革中,不断增强我们的主动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也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