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交流的读后感汇集(10)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广泛而系统的阅读,使李镇西得以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当今的教育问题。最终,基于对前人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种种思索,李镇西提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他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以及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这些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针对现行德育的弊端,李镇西把“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为了拯救那些“负重的心灵”,他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李镇西坚持淡化“应试”观念,强化“生活”意识,通过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勤奋地写作,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因此,他的教育科研已结出累累硕果,出版专着六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近百万字。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感”等。
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李镇西也在一次次调整自己,扬弃自己。从“教育浪漫主义”经“教育现实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他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他那里,理论与实践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奔放的激情与冷峻的思考共存。这种思想上的成熟、矛盾中的统一,使李镇西的“人格教育”有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也让他走向了成功。他的成功仿佛在催促我们这些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的人,尽快树立“做一个最好的我”的人生信念,并为之努力、永不停步!
走进心灵读后感3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在语文教学中,李镇西坚持淡化“应试”观念,强化“生活”意识,通过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勤奋地写作,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因此,他的教育科研已结出累累硕果,出版专着六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近百万字。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感”等。
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李镇西也在一次次调整自己,扬弃自己。从“教育浪漫主义”经“教育现实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他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他那里,理论与实践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奔放的激情与冷峻的思考共存。这种思想上的成熟、矛盾中的统一,使李镇西的“人格教育”有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也让他走向了成功。他的成功仿佛在催促我们这些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的人,尽快树立“做一个最好的我”的人生信念,并为之努力、永不停步!
走进心灵读后感3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