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带入引导思维读后感摘录(2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三、多样化的作业评价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很多美术老师都有体会,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创作热情都很高,但看到的作业都不怎么尽人意。有一次,在一节美术快要结束时,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给我看他的作业,那幅画面画满了整张纸,颜色非常刺眼,全部的红色涂满天空和草地,我有点无语。但这个孩子却很期待地看着我,等着我的评价。我想了一下,说你非常有自信,作画非常大胆,整张纸都画满了,构图非常好(很多孩子绘画都比较拘谨,都画得小)并当着全班表扬了他。之后,我又亲切地提了建议,如果他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那画面就非常美了,没想到这个孩子马上又画了一幅,颜色比上次丰富了许多,真的变美了。这让我想到孩子们的作业不能仅仅用一个方面来评价,有的构图好,有的创意好,有的色彩丰富,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优点。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的这种欲望更是强烈。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阳光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才能真正地让课堂充满“阳光”。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的心得体会2
这个寒假,拜读了王跃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深有感触。在这本书中王跃老师采用大量生动活泼的`案例,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深层的问题,提出解决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它虽然是由一些小文章构成,但这些文章始终围绕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每一个问题的思考、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考虑到这个方案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为学生着想是作者的核心教育思想。确实,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想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收获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低层面学生
作者说:时常见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这样抱怨:上级政府制定工作目标时喜好层层加码,最后只能是“压死老百姓”。学校制定工作目标时也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学校将目标分给级组,级组“加价”分到各班,各班再“提价”分到学生头上。这些拔高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看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一般说来,“涨价”的目标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目标与考试结果总是存在差距,目标不能兑现,那么学习的压力就会大增,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学、弃学。后进生“破罐子破摔”行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后进生估算自身实力差,目标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努力了也是白干,出力和不出力一个样,于是干脆不干。想想班上为什么会出现差生?教学目标定得不合适就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很多美术老师都有体会,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创作热情都很高,但看到的作业都不怎么尽人意。有一次,在一节美术快要结束时,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给我看他的作业,那幅画面画满了整张纸,颜色非常刺眼,全部的红色涂满天空和草地,我有点无语。但这个孩子却很期待地看着我,等着我的评价。我想了一下,说你非常有自信,作画非常大胆,整张纸都画满了,构图非常好(很多孩子绘画都比较拘谨,都画得小)并当着全班表扬了他。之后,我又亲切地提了建议,如果他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那画面就非常美了,没想到这个孩子马上又画了一幅,颜色比上次丰富了许多,真的变美了。这让我想到孩子们的作业不能仅仅用一个方面来评价,有的构图好,有的创意好,有的色彩丰富,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优点。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的这种欲望更是强烈。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阳光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才能真正地让课堂充满“阳光”。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的心得体会2
这个寒假,拜读了王跃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深有感触。在这本书中王跃老师采用大量生动活泼的`案例,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出发,探讨课堂教学深层的问题,提出解决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它虽然是由一些小文章构成,但这些文章始终围绕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每一个问题的思考、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考虑到这个方案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为学生着想是作者的核心教育思想。确实,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想学生”,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收获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低层面学生
作者说:时常见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这样抱怨:上级政府制定工作目标时喜好层层加码,最后只能是“压死老百姓”。学校制定工作目标时也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学校将目标分给级组,级组“加价”分到各班,各班再“提价”分到学生头上。这些拔高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看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一般说来,“涨价”的目标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目标与考试结果总是存在差距,目标不能兑现,那么学习的压力就会大增,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学、弃学。后进生“破罐子破摔”行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后进生估算自身实力差,目标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努力了也是白干,出力和不出力一个样,于是干脆不干。想想班上为什么会出现差生?教学目标定得不合适就是一个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