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会故事读后感集合(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第十七回“群英会蒋干中计”非常精彩,也很曲折,我特别喜欢。
这一回讲的是:曹操让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训练水兵,这个消息使周瑜很担心。恰好曹操的手下蒋干来拜访周瑜。周瑜很熟悉蒋干的性格,便设了一计,让蒋干带回去了一些假的情报,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将干除掉了蔡、张、两大将军。
读过这个故事,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周瑜。他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在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体会到。比如将干来拜访他时,他一眼便看出了蒋干来的用意;还有他料到蒋干会在他桌子上找机密情报,就故意写了一封蔡、张二人投降的书信放在桌子上;他知道曹操冲动多疑,所以料到自己的计谋会成功……我非常佩服。
还有蒋干。他是个自不量力的人。他一开始就被周瑜看透了,自己却还不知道,按着周瑜设下的陷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悔的恐怕就是曹操了。由于他的冲动和多疑,杀了两名无辜的大将。只可惜当他醒悟过来后已经太迟了。
《三国演义》像一座宝库,里面有无数颗闪烁的宝石。让我们坐上知识直通车,一起去寻找它们吧!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篇2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兵至三江口,初战失利,正在筹谋破敌之计,而周瑜欲除蔡瑁、张允无策,在这矛盾斗争的形势下,引出了“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紧张动人的故事来。
从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宴故友蒋干,直到蔡、 张二人被杀,是本篇的主文。群英会有两个用意,一是为了安蒋干之心,使其相信周瑜以故人相待,对自己并不怀疑;二是借此展示东吴文官武将人才济济,有足够的力量抗拒曹操,和自己坚决抗曹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并借此堵住蒋干说降的嘴。
群英会的主要作用是一副道具,是周瑜实施反间计的道具;蒋干是粉饼,是装饰周瑜雄姿英发形象的一块粉饼,最终皆以蔡瑁、张允被杀而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