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骨文读后感汇总(24)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文字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生命的传承,生生地担起了中国的文脉。
行走在这条文脉之上,领略文字的伟大,虽从不曾妄图将自己与文脉相接,但却深深地明白,文字仍在,文脉永存。
文字中华民族的根源,中国文脉的基础,深深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中国之魂。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9
余秋雨老师成名很早,在他成名之后,拜读过一本散文集,与我心中的张爱玲、沈从文比,犹如繁花与藤蔓,最终觉得索然无味而没有读完。后来余老师以文化学者自居,多少有些心生厌烦。
看完《中国文脉》这本书后,觉得余老师涉猎之广泛,我辈望尘莫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坏小孩,在舞台角落拉开幕布偷看在书海中徜徉的余老师,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自点评。
文中说,孔子的《论语》开辟了中国散文的先河,开始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但仔细思量,《论语》里子曰东一句,西一句散漫的说着,不就是散文吗。文中将孔子对文脉的影响排在孟子、庄子之后,这点我是很不服气的。
我从喜欢《论语》到喜欢孔子,长大后看《论语》和小时候背诵课文里的《论语》节选感受完全不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小时候读到这段,觉得都是和学习有关的大道理。标准答案的翻译是这样的: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现在读觉得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放学后的黄昏,孔子和一群学生在小酒馆喝酒,酒过三巡,孔子说"以前看过的书,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看看,会有新的理解,还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试试。"觥筹交错间,又是几杯过后他又说;"那位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就一起喝几杯吧!"远方的朋友来向孔子敬酒,孔子道:"实在喝不了了,跟你第一次喝酒,你不知道我的酒量,不怪你,但我实在喝不了了。"也许孔子就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样,是个二不兮兮的可爱小老头吧。这样受后世敬仰的敦厚可爱小老头居然被排在巧舌如簧的周庄之后,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行走在这条文脉之上,领略文字的伟大,虽从不曾妄图将自己与文脉相接,但却深深地明白,文字仍在,文脉永存。
文字中华民族的根源,中国文脉的基础,深深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中国之魂。
余秋雨《中国文脉》读后感9
余秋雨老师成名很早,在他成名之后,拜读过一本散文集,与我心中的张爱玲、沈从文比,犹如繁花与藤蔓,最终觉得索然无味而没有读完。后来余老师以文化学者自居,多少有些心生厌烦。
看完《中国文脉》这本书后,觉得余老师涉猎之广泛,我辈望尘莫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坏小孩,在舞台角落拉开幕布偷看在书海中徜徉的余老师,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自点评。
文中说,孔子的《论语》开辟了中国散文的先河,开始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但仔细思量,《论语》里子曰东一句,西一句散漫的说着,不就是散文吗。文中将孔子对文脉的影响排在孟子、庄子之后,这点我是很不服气的。
我从喜欢《论语》到喜欢孔子,长大后看《论语》和小时候背诵课文里的《论语》节选感受完全不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小时候读到这段,觉得都是和学习有关的大道理。标准答案的翻译是这样的: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现在读觉得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放学后的黄昏,孔子和一群学生在小酒馆喝酒,酒过三巡,孔子说"以前看过的书,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看看,会有新的理解,还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试试。"觥筹交错间,又是几杯过后他又说;"那位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就一起喝几杯吧!"远方的朋友来向孔子敬酒,孔子道:"实在喝不了了,跟你第一次喝酒,你不知道我的酒量,不怪你,但我实在喝不了了。"也许孔子就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样,是个二不兮兮的可爱小老头吧。这样受后世敬仰的敦厚可爱小老头居然被排在巧舌如簧的周庄之后,实在有点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