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亲近经典的读后感汇合(12)
2022-08-12 来源:百合文库
人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在没有客观标准的或进行客观的比较下,为什么会形成或好或坏的自我印象,并在不断幻想的自我感受之中加深这种主观的认识?作为表象的理解,简而言之,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出自恋而有的人表现出自卑?自恋和自卑哪一种更好?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简单的把人的动机归结为自私与同情,这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词汇,反映出人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挣扎,以此为出发点确实能为很多现象做出解释,但如果停留到这个层面上依然会有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难以理解。金妮对他人感受的过度考虑显然不能用自利或利他来解释,很多时候沉溺于自己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这种对事物判断的主观性与客观世界的距离让人无法接近真实。
再谈及金妮擅长的写作时,会发现每当她经过思考写出一句话或思考本身的内容,特别是向别人说出来时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现时,内心就会有一种自我谴责,一个人会因为按照自己的意志而完成的事情去谴责自己,这种理性(经验)与意志的冲突造成金妮的分裂,在这个分裂与对抗的过程,消耗了她巨大的能量。在亲密关系中放弃自我,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即使在人格界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情感而做出妥协、让步、委曲求全,这里对于独立性的思考有益于我们做出平衡。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与他人相处时自我能够放弃到什么程度,并以此为界限作为自己的原则。
随着知识、阅历、感情的丰富,每当回首往事,即使过去的记忆多么模糊,我们总会得到新的感受,因为现在的感受难免受过去感受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对过去的看法。最危险的境况是依靠感受而活。感受随时可能变化,即使是好的感受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意义的进步。思考有时会不自觉地在一片幻想荒漠里生长出茂密的森林,我们不得不咽下树上结的荒诞果实,这种滋味有一种诱惑让我们的感受鲜明,让我们觉得我思故我在,逃避现实沉溺这种思考的恶性循环是最不易察觉的圈套,它披上理性思维的外衣,让人在逻辑和意识的指引下走上非理性的歧途。
再谈及金妮擅长的写作时,会发现每当她经过思考写出一句话或思考本身的内容,特别是向别人说出来时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现时,内心就会有一种自我谴责,一个人会因为按照自己的意志而完成的事情去谴责自己,这种理性(经验)与意志的冲突造成金妮的分裂,在这个分裂与对抗的过程,消耗了她巨大的能量。在亲密关系中放弃自我,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即使在人格界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情感而做出妥协、让步、委曲求全,这里对于独立性的思考有益于我们做出平衡。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与他人相处时自我能够放弃到什么程度,并以此为界限作为自己的原则。
随着知识、阅历、感情的丰富,每当回首往事,即使过去的记忆多么模糊,我们总会得到新的感受,因为现在的感受难免受过去感受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对过去的看法。最危险的境况是依靠感受而活。感受随时可能变化,即使是好的感受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意义的进步。思考有时会不自觉地在一片幻想荒漠里生长出茂密的森林,我们不得不咽下树上结的荒诞果实,这种滋味有一种诱惑让我们的感受鲜明,让我们觉得我思故我在,逃避现实沉溺这种思考的恶性循环是最不易察觉的圈套,它披上理性思维的外衣,让人在逻辑和意识的指引下走上非理性的歧途。